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取卵手术中卵泡抽吸液中异丙酚的浓度变化及各阶段对卵细胞受精和早期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17例实施超促排卵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妇女预测卵泡至少有15个,按取卵的先后分3组(早、中、晚)分别培养.记录从静脉给异丙酚到每个卵泡取出时间.检测卵泡抽取液中异丙酚的浓度及观察卵细胞的受精率及卵裂率等.结果取出第G一个卵泡的平均时间是200秒,取出卵泡的平均速率是17.6s/ 个.所有患者的最后一个卵泡抽吸液中异丙酚的浓度明显高于第一个卵泡抽吸液中异丙酚的浓度(P<0.01).除未成熟的卵细胞占总卵泡百分比在3组间有明显的区别外,受精率和卵裂率无明显区别.结论随着麻醉的进展,卵泡抽吸液中异丙酚的浓度逐渐增加,但与所给剂量或持续的时间之间无必然的关联.我们不能显示卵泡抽吸液中升高的异丙酚浓度对卵细胞质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精子功能参数对精子常规体外受精能力的预测价值,探寻有效选择受精方式的新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时受精的4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结局不同分为2组: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 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的助孕周期, 根据精子正常形态率(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 NSMR)分为4组, 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 750个周期), 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 277个周期), 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 110个周期), 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 49个周期), 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完全受精失败率(受精率=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率、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 HBA)阳性率、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率、诱发顶体反应率。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率[52.4%(18.3%, 69.0%)]显著低于A组[60.0%(...  相似文献   
5.
对23例促性腺激素(Gn)反应不良的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方案全部为GnRh-a/HMG/HCG短方案,于第2个周期加用生长激素.结果加用生长激素后获卵数、卵子质量及受精率均显著升高.认为生长激素辅助促排卵可提高排卵数,改善卵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中甲状腺自身抗体对进行第一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在我中心行第一周期ICSI-ET助孕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506例,在临床基本资料匹配的情况下,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ICSI者,按是否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137例)及自身抗体阴性组(369例),同时又按促甲状腺激素(TSH)值2.5mU/L为界分为两个亚组,观察各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不论是否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TSH≤2.5mU/L组受精率及优胚率均显著高于TSH>2.5 mU/L组(P<0.05),同时临床妊娠率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TSH水平下甲状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比较,其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之间差异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并未改变ICSI-ET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不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或阴性,TSH≤2.5mU/L组者其受精率及优胚率均显著高于TSH>2.5mU/L(P<0.05),TSH≤2.5mU/L组临床妊娠率亦有增加趋势。对于TSH>2.5mU/L者在ICSI-ET助孕前给与适当的药物干预调整TSH水平可能会提高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李澎涛  王娜  殷晨星  王博  于晓光 《广东医学》2016,(24):3732-3734
目的:分析人类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形态与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和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的63周期765枚卵母细胞,观察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并根据第一极体形态将卵子分为圆或椭圆(A组),形态碎片化(B组),极体巨大、卵周隙大(C组)等3组。统计卵母细胞的正常与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分析第一极体形态与卵母细胞受精和发育的关系。结果 A、B两组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C组,B组与A组相比,卵母细胞的正常与异常受精率、卵裂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优质胚胎率显著降低。结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与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发育潜能相关。第一极体形态可能作为评价人类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受精失败(包括全卵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于30%)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339个周期。根据受精率情况分为全卵受精失败组(A组)82例,受精障碍组(B组,受精率〈30%)116例与受精正常组(C组,受精率〉30%)1141例进行比较,分析三组的女方年龄、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子成熟率、不孕原因等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子成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明原因性不孕比率明显高于C组,原发不孕并伴有男方因素患者受精失败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不明原因性不孕、原发不孕并伴有男方精子因素包括少、弱、畸精子症,精子功能缺陷等的患者在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时存在较大受精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男方年龄将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188对夫妇分为四组:年龄31岁组53例,31~35岁组78例,36~40岁组37例,40岁组20例。分析男方年龄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FSH值、Gn总量、获卵总数、MII卵数、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40岁组(9.3±3.0)和40岁组(9.5±2.6)的正常形态精子比率显著低于31岁组(13.5±2.8)和31~35岁组(12.6±2.7)(P0.05),而且36~40岁组的受精率(76.6%)显著低于31岁组(83.1%)和31~35岁组(81.4%)(P0.05)。另外,31岁、31~35岁、36~40岁、40岁组的着床率分别为:50.91%、41.32%、21.35%、23.4%(P0.05),妊娠率分别为64.15%、62.82%、40.54%、45.0%(P0.05),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各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及IVF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8年35岁以下卵巢储备功能良好并使用标准长方案的共3 576个体外受精(IVF)/补救性单精子卵浆内注射(R-ICSI)周期的资料,根据男方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检测值分为<20%,20%~30%,30%~40%和≥40%共四组,分析比较各组的女方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及IVF总受精率、R-ICSI周期的比例和R-ICSI受精率等指标,并且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体外受精结局与DFI之间的关系及找出相关的伴随因素。结果 四组的IVF/R-ICSI周期数分别为2 516,601,295和164个,女方平均年龄分别为31.88,31.72,31.56和31.18岁; 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1.72,21.74, 21.64和21.43 kg/m2; 血清平均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别为6.10,6.24,6.15和5.86 U/L; R-ICSI周期的比例分别为11.8%,11.5%,16.9%和22.0%; IVF总受精率分别为74.4%,74.6%,70.0%和64.7%。其中女方年龄、体重指数和基础FS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VF总受精率随着DFI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使用R-ICSI的周期数和卵子数占比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低受精率相关风险因素中,精子DFI 的OR值为1.013(95%可信区间:1.004~1.023,P<0.05),提示精子DFI越高,发生受精率降低的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精子DFI是常规体外受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