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Biotin-16-dUTP和Digoxigenin-11-dUTP分别标记人21/13号染色体着丝粒区DNA探针和Down综合征核心区CosmidDNA的探针,与人类正常二倍体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并用相应的免疫荧光系统检测杂交信号,在两条13号和两条21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显示绿色信号;在两第21号染色体长臂信号。  相似文献   
2.
对机体的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鉴定和计数有助于我们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特别是了解免疫损伤所导致的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引入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测定,与传统的免疫荧光法(IFA)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且由于不需要分离淋巴细胞,大大减少了全血用量以及分离步骤  相似文献   
3.
4.
ST2作为Th2细胞亚群标志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自主要分泌IFN γ和IL 4的Th1和Th2亚群 ,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从表面标志上加以区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ST2是近年来提出的Th2细胞的稳定标志物。本工作在体外成功地诱导人脐带血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的基础上 ,应用逆转录PCR分析了ST2mRNA的表达特点。证实ST2在人Th2细胞上的选择性表达。为了探索ST2、Th2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本工作进一步检测了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β actin、ST2以及IFN γ和IL 4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 :支气管哮喘患者ST2mRNA水平升高 ,IL 4水平也明显升高 ,但IFN γ无变化。这提示ST2作为Th2细胞的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Th2极化性疾病如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参考性标志 ,至于ST2是否有可能作为治疗的靶分子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双色谱柱双FID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双柱双检法)测量乙醇浓度的一致性,探讨不同一致性评价方法应用价值,为司法鉴定中涉嫌“醉驾”案件准确检测乙醇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配置浓度为80mg/100ml 乙醇溶液和4mg/100ml叔丁醇的混合样。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然后用配备色谱柱和双FIDs的HS-GC分别分析样品。共进行了20次试验,分别计算FID-1和FID-2组的乙醇浓度。采用配对 t 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Bland- Altman 法、ATE/LER区域法等,对两组乙醇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FID-1组乙醇浓度为(79.57±1.65) mg/100ml,RSD为2.07%;FID-2组为(81.42±1.33) mg/100 ml,RSD为1.63%。配对 t 检验: t =-7.69( P <0.001);Pearson相关系数: r =0.757( P <0.001);组内相关系数: ICC =0.739( P <0.001);Bland-Altman 法显示,95%的点均落在一致性限内;ATE/LER区域法显示,100%点落在ATE区域,无点落在LER区域。结论 推荐联合使用Bland- Altman图分析法、ATE/LER区域法和组内相关系数作为双柱双检法检测样本中乙醇浓度的一致性评价方法。 双柱双检法测量乙醇浓度的一致性良好。但还应结合测量不确定度等方面对FID-1、FID-2的结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双色荔枝果冻,味道清凉,酸甜可口,富有层次,给人以味蕾和视觉上的惊喜。且操作简单,只是需要一点耐心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双色荧光正相杂交芯片技术对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基于芯片的双色荧光正相杂交检测SNP技术,进行芯片杂交动力学研究,考察信号值(Cy3,Cy5)和ratio值(Cy5/Cy3)与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对SNP分型的影响。结果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后,Ratio值随着PCR产物点样浓度的增加呈稳定趋势;PCR双链产物长度对信号值影响比较大,点样时其长度不宜太长,最好不超过450 bp;随荧光标记探针长度的增加,基因分型能力明显下降,长度为15 bp最佳,长度超过20 bp时,已基本没有区分能力。结论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是双色荧光正相杂交SNP分型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并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可以取得稳定、准确的基因分型效果。为进一步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Western blot的两种不同显色方法,了解双色红外荧光检测技术在蛋白检测中的优势。方法:制备L-02肝细胞总蛋白,SDS-PAGE电泳分离后转膜,内参蛋白GADPH,β-actin一抗孵育,二抗用藕联有IRDye700、IRDye800的荧光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通过双色红外荧光检测技术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相同量时,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差异。结果:双色法显色的图像较化学发光法更清晰直观,且实验背景低。结论:双色红外荧光检测提高了蛋白检测灵敏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在蛋白检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实施双色主题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玲 《中医教育》2005,24(3):51-53
1双色主题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双色主题教育的概念 双色主题教育是指以赤诚红色为代表的爱党爱国教育和以高尚白色为代表的医德医风教育在实践载体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To study the technique of D-FIS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 49, XXXXY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Methods: Biotin-labeled alpha satellite X chromosome DNA (pBamX7) probe and digoxi-genin-labeled Y chromosome long arm terminal repetitive sequence (pY3.4) probe in situ hybridized with pre-treated slides of peripheral blood chromosome and interphase nucleus. After washing, the slides were treated with avidin-FITC, rhodamine-FITC and anti-avidin, amplified with an additional layer and counter-stained with DAPI in an antifade solution. The hy bridization signals and chromosomal or interphase nucleus setting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with WIB, WIG and WU filters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Olympus AX-70) and the number of metaphase chromosome and interphase nucleu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as counted. Results: The biotin-labeled pBamX7 probe showed 4 green hybridization signal and the digoxigenin-labeled pY3.4 probe showed 1 red hybridization signal. The chromosome or cytoplasm counter-s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