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分为进出脑干段(rootentry/exitzone,REZ),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REZ有重要的解剖三角;桥小脑角段面神经运动支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走行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融合成一支;桥小脑池蛛网膜象袖套一样延续至内耳道底部。结论:(1)听神经瘤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面、前庭蜗神经池与桥小脑池相连续;(2)听神经瘤可利用REZ解剖三角来寻找面、前庭蜗神经的起始段,并根据肿瘤生长方向不同与REZ的解剖关系分3种类型,有利于术中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的保留;(3)磨除内耳道后唇不能超过1cm,以免进入骨迷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的断层解剖学特征,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9例成人尸体头部的连续断层标本(横断层标本36例、冠状断层标本15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上分别探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及内耳道段在断面上的走行规律及毗邻关系,并与10例活体成人头部MR扫描图像的相应层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自发出后相互伴行向外水平走行,穿过脑桥小脑角池后进人内耳道;内耳道是断面上识别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的重要标志性结构,小脑绒球在横断层上也有助于对二者的识别。结论:横断面及冠状断面均可清晰显示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矢状断面则对二者在内耳道内走行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4.
脑池段面、前庭蜗神经及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3D-CISS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脑池段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结构显示的价值,为临床耳科病例选择最优检查方式.方法:对48位正常体检者和8位伴有面神经或前庭蜗神经异常的病人行3D-CISS MR成像,在MPR、MIP图像上最大程度地显示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结果:48位正常体检者的脑池段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其分支、内耳膜迷路显示率均为100%;8例面神经或前庭蜗神经异常患者均有明显异常MRI表现:其中1例显示双侧听神经瘤,1例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包绕面听神经,1例为右侧脑池内蛛网膜囊肿压迫前庭蜗神经,1例为面、前庭蜗神经及相邻血管粘连,1例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显示蜗神经萎缩变细,3例显示动脉血管压迫面听神经.结论:3D-CISS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耳蜗前庭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的精细结构,对于内耳异常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合并内耳畸形时,前庭蜗神经(VCN)未发育和发育不全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自1995年以来所有的内耳畸形(IEM)病例。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生对CT和MRI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桥脑小脑角池和内听道(IAC)内观察到神经的数目和厚度。结果分析176例  相似文献   
6.
在50个整脑和附有硬脑膜及脑神经根的52例颅底标本上,结合后方手术入路,观察并测量了前庭蜗神经颅内段的内、外侧端与小脑半球最外点、小脑绒球、小脑下前动脉、岩上窦、乙状窦膝、颈静脉孔、椎动脉和邻近的脑神经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3D-FIESTA-C序列在突发性耳聋诊断中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GE公司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在除外5侧听神经瘤及2侧病毒感染外,对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余40患侧及25健侧行3D-FIESTA-C序列检查.结果 发现动脉硬化(内耳迷路动脉边缘毛糙,粗细不均)6侧,血管明显较正常粗大5侧,考虑微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或/且与之粘连15侧;14侧未找到明确病因.25健侧中9例微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或/且与之粘连.结论 3D-FIESTA-C序列对突发性耳聋血管循环障碍方面的病因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cm处,下界至C2水平。分层翻转枕下肌群,显露枕骨远外侧,做直径约3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神经、后组脑神经、舌下神经和延髓腹外侧等结构。结论: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很好地显露上述结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可在不磨除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情况下进行颅颈交界区手术。  相似文献   
10.
桥脑小脑角的临床解剖及在前庭蜗神经瘤切除术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在前庭蜗神经瘤(VN)手术中提高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52例前庭蜗神经瘤病人的桥脑小脑角(CPA)解剖结构及VN与周围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结果:在VN包膜外两层蛛网膜间粘连最少,容易解剖分离,有利于术中保留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能更清晰地辨清VN周围的解剖关系,有助于减少面、前庭蜗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