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PO)和抗-PO作为免疫沉淀中的抗原和抗体,用光电比色法,对78例小儿肾脏疾病血清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检测补体成分C3、C4。结果,正常对照IIPCOD值为0.505±0.085,急性肾小球肾炎(0.137±0.108)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肾小球肾炎(0.470±0.053)改变不明显(P>0.05);肾病综合征(0.401±0.038)明显低下(P<0.05)。IIPC低下的发生率依次为急性肾小球肾炎(83%)、肾病综合征(43%)、慢性肾小球肾炎(32%)。表明小儿肾小球疾病时IIPC大多降低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因此认为IIPC低下在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是目前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最好方法,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在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及其他病毒的基因调控和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DNA相互作用方面,该技术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技术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IE1-72和IE2-86蛋白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可能是调控病毒转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状况及由CTLA-4基因启动区多态性导致的不同遗传易感性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MG患者血清中sCTLA-4的水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于检测启动区-1772、-1661位点的多态性;转录因子NF-1和c/EBPβ结合位点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得以验证。结果 MG患者血清sCTLA-4的表达水平与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携带T→C^1772突变基因的患者可表达高水平的sCTLA-4。TC^1772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尤其是胸腺瘤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1661等位基因和GG^-1661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则显著降低。当-1772位点的等位基因是T而非C时,存在转录因子NF-1结合位点;同样,当-1661位点的等位基因是G而非A时,存在转录因子c/EBPβ结合位点,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能促进NF-1和c/EBPβ的这种位点特异性转录活性。结论 MG患者CTLA-4表达异常,启动区C/T^1772和A/G^-1661多态性可导致无效转录,T→C^1772的突变能影响基因的剪接,干扰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阻止了负性调节信号的传递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稳定分泌Aβ22-3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以Aβ22-35单克隆抗体建立Aβ检测方法。方法以人工合成的Aβ22-35连接匙孔槭血蓝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得能稳定分泌Aβ22-3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增强化学发光技术观察大鼠脑内Aβ含量。结果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Aβ22-3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β22-35单克隆抗体的Ig亚类为IgG3,青年组和老年组大鼠脑Aβ含量分别为9.8±2.8和13.36±2.65pmol/12mg脑组织。结论制备得到的Aβ22-35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测得的老年大鼠脑Aβ含量显著高于青年大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N-乙酰基转移酶10 (NAT10)在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RNA结合图谱进行描绘。方法 利用紫外交联免疫沉淀技术(eCLIP)捕获NAT10在K562细胞中结合的转录本集合,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eak-calling分析和对peaks进行注释,鉴定NAT10结合位点。并对所结合基因的类型和结合区域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其结合的RNA的功能。结果 NAT10主要结合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转录本,并在3′非翻译区域(3′UTR)富集,预测显示其结合的转录本与DNA损伤修复等功能相关。结论 NAT10可能通过与DNA损伤修复相关信使RNA(mRNA)的3′UTR区域结合,实现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补体对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氏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检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用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 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 ̄82.6%,均显著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精浆游离DNA(cfs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甲基化DNA免疫沉淀-荧光实时定量PCR(MeDIP-qPCR)方法。方法:提取精液参数正常(6例)和输精管结扎(6例)男性的cfsDNA,将两组不同个体的cfsDNA分别进行混合,超声处理后形成DNA片段,通过MeDIP分离甲基化DNA片段,然后用qPCR方法检测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精液参数正常组的PRAME、PEG10、MORC1、GML、HOXA5、DNMT3L、SNURF、MSH4、DAZ1和CLPB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4.93%、2.64%、0.69%、2.66%、17.50%、21.10%、5.98%、2.28%、13.50%和3.86%,明显低于输精管结扎组的121.25%、73.62%、16.25%、42.90%、76.74%、112.40%、59.79%、25.85%、91.90%和64.53%。其中,PRAME、MORC1、GML、HOXA5、DNMT3L、SNURF、MSH4和DAZ1等8个启动子MeDIP-qPCR的检测结果与启动子甲基化芯片结果一致。结论:通过MeDIP-qPCR方法可以定量检测到cfsDNA中的特异性启动子甲基化,为确定cfsDNA中睾丸和附睾特异性甲基化启动子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RL-3基因启动子区域,并对其潜在的Snail结合位点进行预测,进一步应用Snail抗体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PRL-3基因启动子序列,以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结果 应用TRED在线分析系统确定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位于PRL-0基因上游-700 bp至299 bp之间,在该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转录因子如Snail、n-MYC、ARNT、E74A、NF-kappaB、NRF-2及AML-1等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区域的-500 bp至-451 bp之间存在Snail结合的核心寡核苷酸序列CACCTG,在其他多个区域存在多个类似这一核心序列的DNA序列;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PCR扩增的方法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进行分析,发现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 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断结合.结论 转录因子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SW480 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参与PRL-3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补体介导HBsAg特异性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ⅡPC)低下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 HBsAg和抗-HBs制备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抑制其沉淀,并定量测定上清中的HBsAg,确定IIPC功能,同时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C3、C4。结果 患者组CIC检出阳性率为45.0%~82.6%,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01,正常组ⅡPC后上清中HBsAg浓度为 0.45±0.58ng,急性肝炎、慢活肝、重症肝炎均显著降低(P< 0.001),肝硬化组亦明显降低( P< 0 .05),C3、C4在患者组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IC,患者ⅡPC明显降低在乙型肝炎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补体成分的减少与ⅡPC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