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6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5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88篇
内科学   13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15篇
综合类   2790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71篇
  23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用一般资料、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139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51±8.53)分,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服药种类、出院指导质量为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患者感知的个人状态得分不理想;护士应鼓励患者配合进行早期康复,强化出院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康复信息,满足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提高出院准备度。  相似文献   
2.
刘峰 《新中医》2021,53(18):41-44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纳入96 例气阴亏虚兼瘀血内阻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2 组患者均予常规降压、降糖、调脂以及调整心态、饮食等治疗措施,并服用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加予益心舒胶囊治疗。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2 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心房颤动发作情况、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PT、APTT、TT、INR 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1)。2 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与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缩短或降低(P<0.01),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与发作频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4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亏虚兼瘀血内阻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在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以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且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4.
5.
心脏白塞病的护理体会(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敏  王忠心  窦超 《山东医药》2003,43(26):45-46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本质为血管炎,以反复发生的口腔、阴部、皮肤溃疡及眼部病变为特征,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病(Cardio—Behcet’s disease,CBD)。CBD较少见,约占BD的1%~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心瓣膜病变、传导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心腔内血栓形成、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梗死等。我院于2002年12月23日收治1例以心脏瓣膜病变及传导障碍为主要表现的CBD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二次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二次置换术是当今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较复杂、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类手术。此类病人一般病程长、病情重、体质差且体外循环时间长,这就使其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故术后病人应在生命支持手段的严密监测和耐心细致的护理下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使其各重要生命器官的生理功能尽快地趋于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lop年5月一1997年5月共施行心脏瓣膜二次置换术吕例,其中DVRI例,MVR5例,AVR2例,均置人机械瓣。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死亡,余7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有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2…  相似文献   
7.
介绍治疗心房纤颤的改良式迷路手术。通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内血栓形成、心房纤颤10a的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术、左房内血栓清除术和改良式迷路手术,介绍其手术方法。患者术后即刻恢复了窦性心律,效果良好,痊愈出院。认为该手术是目前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恢复心房收缩功能、房室收缩顺序性及窦性心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夏勇 《中国医刊》2002,37(1):16-17
心内膜病在心血管疾病总发生率中占较大比例。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 ,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膜病变 :如心内膜炎、心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脱垂、粘液样变性、纤维化、钙化、或撕裂等 ,这些病变可引起心功能损害 ,有时需急诊治疗。为加深对心内膜病的全面认识 ,了解心内膜病的临床现状及国内外进展概况 ,本刊编辑部邀请国内心血管病的临床专家就心内膜病的病因 ,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多方面作了专题论述评价 ,这对提高本病的诊疗防治水平有助益 ,也可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9.
张宁  陈爱萍 《上海医学》2002,25(3):192-192
患儿 ,男 ,1岁 9个月。憋气 7d ,伴多汗、面色苍白、不愿意活动。在当地医院作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诊断为“心肌炎” ,治疗 3d ,憋气加重 ,下肢水肿 ,尿量减少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2°C ,脉搏 46次 /min ,呼吸 6 0次 /min ,血压 90 / 6 0mmHg(12 / 8kPa)。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轻度鼻扇 ,三凹征 ( )。双肺叩诊浊音 ,呼吸音减低 ,肺底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率 46次 /min ,心律规整 ,可闻及第3心音。肝肋下 4cm ,剑突下 4cm。双足背水肿 ,血常规检查示 :血红蛋白 10 6 g/L ,白细胞 16 .7× 10 9/L ,…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抢救危重病人[1] 。是一种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的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为了使患者能尽快适应起搏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强护理工作尤为必要。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接受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术患者大多有怀疑、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 ,因此 ,责任护士应事先做好患者和家属思想工作 ,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目的与过程 ,解除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手术前 1天晚上可给地西泮口服 ,让病人充分休息。1.2 术前准备 对择期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