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照射(TBI)前,各放射治疗部门将针对本单位的设备、机房环境等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物理照射技术,进行必要的物理参数的测量.CDP仿真人体模型与TQ-2000多通道剂量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TBI中体内相对剂量有关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拟器械替代活体病人进行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医学生临床阶段基本技能训练难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应用人体模型和模拟器械替代在活体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能力培训,为学生创造练习及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机会。该方法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临床技能培训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彬  尹晓  张玲  马海波  李静  张雯雯 《中国骨伤》2007,20(7):445-447
目的:通过对肱骨中下段和桡神经的解剖观测,设计桡神经移位术,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物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学技术,对15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分支与肱深血管的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长度、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肱骨平均长度左侧为(30.60±1.46)cm(27.80~33.00cm),右侧为(31.38±1.23)cm(29.20~33.70cm);桡神经沟平均长度左侧为(56.52±10.13)mm(43.82~75.68mm),右侧为(65.74±5.80)mm(55.42~78.82mm);桡神经走行的平均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为(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桡神经分为浅深支的位置: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髁间线)以上17侧(占56.67%),在髁间线以下10侧(占33.33%),平髁间线3侧(占10.00%)。④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平均距离(弧距)为(14.26±1.01)cm(12.80~19.20cm)。⑤桡神经和相邻肱深血管的关系:桡神经在肱深血管内侧12侧,在肱深血管外侧10侧,和肱深血管相交叉8侧。⑥临床5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桡神经移位术后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符合桡神经的解剖生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了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时)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防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26号出版物有效剂量当量的概念,要求由全身或器官剂量权重计算来表征电离辐射对人体随机和非随机效应的危害程度。但在放射事故剂量照射时,受照者的受照时间、位置、姿势各异,情况比较复杂,如采用理论估算器官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当量,不仅繁复,而且由于事故现场多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有时使剂量估算难以进行,而中国仿真人体模型(Antheropomoviphic phantom)的研制成功和高灵敏超小型LiF-HS热释光剂量剂(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ry)的应用为事故剂最的模拟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和准确可靠的直接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人体模型多通道电子语音解说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利用大规模 语音合成芯片的特点,建立了多路语音通道的手动寻址方式,实现了各路语音通过寻址电路和语音芯片的同步复位,完成了多路通道的录制与再生,因而提高了模型在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内含风池穴三维形态结构的虚拟人体模型。方法 :利用VHP数据集和VOXEL MAN虚拟人体开发平台 ,结合腧穴解剖学和针灸学知识 ,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开发出风池穴的可视化浏览器。结果 :通过交互式地调用风池穴的三维智能动画 ,可以观看到逼真模拟的针刺过程、该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 ,并借助于知识库的建立 ,深化对动画展示内容的理解。结论 :利用可视化技术实现了风池穴三维层面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体模型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将5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在常规医患谈话基础上运用人体模型告知病情,对照组(25例)仅常规谈话。观察医患沟通效果,包括医患首次谈话耗时和患者理解程度、对沟通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谈话效果比较,实验组医患谈话耗时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病情理解程度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沟通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人体模型利于医患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体模型在2010新版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军队保健人员全科医学培训班的四期学员360名,分实验组(第三期、第四期学员)180名,回顾性对照组(第一期、第二期学员)180名。两组学员均由同一教授讲授理论课,授课内容为《2010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并全部安排急诊科实习。实验组(第三期、第四期学员)每期学员分为十组每组九人,安排进行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补充示教和技术训练,由具有AHA导师资格人员辅导。课后立即对两组学生进行不计名测试(20题100分)、人体模型测试(100分制)及问卷调查。临床实习结束时带教教员对学员急救技能进行考核评价。结果:理论知识讲授结合人体模型操作训练模式较传统的单纯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员更好掌握2010新版心肺复苏指南的改进要点,提高临床操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TQ-2000多通道剂量仪在TBI体内相对剂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照射(TBI)前,各放射治疗部门将针对本单位的设备、机房环境等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物理照射技术,进行必要的物理参数的测量。CDP仿真人体模型与TQ-2000多通道剂量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TBI中体内相对剂量有关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具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临床疗效,是生命科学中体现中国人精神特点的医药学科。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治未病”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思想,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医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在继承与发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学与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性研究将加速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