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妇科诊断为HR-HPV感染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73岁。根据HR-HPV感染状态,将其分为研究组(n=121,HR-HPV持续感染者)和对照组(n=119,HR-HPV复查呈阴性者)。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的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受试者体重、BMI、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BV、VVC检出率分别为43.0%(52/121)、38.0%(46/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2%(24/119)、15.1%(18/1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2、16.075,P=0.002、<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V、AV和混合性感染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V、VVC与HR-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育龄期妇女白带异常的常见原因,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致多种并发症.目前细菌性阴道病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以Amsel临床标准或Nugent评分法为主,但均存在主观性较强、费时费力、需要有相应知识的技术人员操作的缺点.近年来对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主要以细菌定量为诊断依据,尚需进一步检验其诊断效能,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阴道微生态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口服克林霉素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效果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白带增多、白带腥臭味、阴道pH≥4.5、线索细胞、氨试验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胎膜早破患者共计22例,剖宫产18例,早产10例,新生儿窒息4例。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进行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的发生,从而减少母体感染和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了解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治疗转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健康妇女33例(对照组)、BV患者32例(BV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IFN-γ、IL-4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BV组IFN-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V组治疗转归变化,趋向治愈组中IFN-γ因子水平升高,IL-4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BV时阴道灌洗液IFN-γ下降,提示IFN-γ降低与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②Th1/Th2的漂移在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联合检测阴道局部细胞因子变化,将为指导BV患者的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 Intrauterine infection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loss in pregnant women.Discuss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various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early pregnancy and subsequent pregnancy loss. Here we discus the pathways of ascending intrauterine infection, microbiology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uch infections. The clinical impact, therapy, consequences, preven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women during their reproductive life span is also discussed.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an attempt to discuss our studies and findings,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LPS component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endotoxin on preimplantation stage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implantation. This early phase of pregnancy remains mostly unnoticed by the mother as well as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and therefore holds more threat to the life of the fetus and the moth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PS-induced pregnancy losses through abnormal embryonic developm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and preterm labor and birth with specific references to the rol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like IL-1 and TNF are discussed.Conclusion Once thes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have increased in the feto-maternal tissues, it may be too late or harmful to try and prevent the adverse outcomes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7.
女性生殖道感染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和发病情况,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1626例患者。即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诉的患者,取阴道后穹窿及宫颈分泌物,进行有关病原体检测。结果:1626例中检测出病原体者722例,检出率44.40%。其中念珠菌感染检出率最高333例(46.12%),其次是解脲支原体213例(29.50%)。检出率最低的是淋球菌19例(2.63%)。结论:应加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监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对门诊就诊的595例BV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分析。结果595例BV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为45.6%,人型支原体(Mh)和Uu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3%。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较高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结论BV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检出率达51.9%,主要以Uu感染为主;Mh对药物敏感度影响较大;交沙霉素为支原体感染敏感度最高的药物;临床诊疗BV应进行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V)发生阴道菌群失调的同时 ,局部粘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s Ig A)水平和疾病预后的关系。 方法 用各种目的培养基对阴道菌群进行检测 ,同时采用 EL SA法测定 s Ig A浓度。 结果 正常对照组 s Ig A水平(2 4 0 .38± 137.0 2 ) m g/ L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一致 ,32例阴道菌群失调 BV患者治疗前 s Ig A为 (6 4 5 .35± 175 .93) mg/ L ,治疗后阴道菌群恢复正常 ,局部 s Ig A (35 2 .6 5± 182 .5 ) m g/ 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本研究表明 BV患者 s Ig A水平是疾病治疗、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阴道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阴道涂片湿片或革兰染色检测线索细胞,同时测定阴道液pH值,阴道液质量及胺试验。并分别采用克菌宁、双唑泰、甲硝唑和美满霉素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阴道液涂片均检测出线索细胞,阴道液pH>4.5及胺试验阳性。阴道液为均质稀薄者为96.1%;有鱼腥味者为79.0%。抗生素和中药治疗均有效。克菌宁治疗1个疗程,停药21~35天后,治愈率为70.0%。结论: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具有特征性的指标。除传统的甲硝唑外,克菌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