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用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1—24小时之后,术侧延髓后角浅层大颗粒小泡胞吐比对照侧明显增多(P<0.01),术后3—9天复又下降(近似对照动物),术后14—15天又急剧上升(P<0.01)。这些胞吐大部分出现于延髓后角浅层四种轴突终末的非突触部位,少最也发生于树突及轴突中。从术后第6天开始,术侧P物质明显减弱,而甲硫-脑腓肽略有增强。研究结果提示;1)后角浅层胞吐增多,P物质下降及脑腓肽增高,反映了中枢内不同神经元对去传入神经的功能调整作用;2)大颗粒小泡在非突触部位释放神经肽,弥散地作用于远距离的受体,可能起着神经调制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全(LPD)不孕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应用单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8例组织学诊断LPD的不孕妇女和13例健康育龄妇女尿LH峰出现后6~10 d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两组着床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特点.结果LPD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PR、ER和间质ER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LPD组子宫内膜细胞胞膜转换延迟,胞饮小泡发育滞后于正常对照组2 d以上.结论LPD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上的成熟延迟与内膜ER、PR降调失败密切相关,延迟开放的着床窗和受损的内膜容受性影响了胚胞的着床,是导致LPD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突触小泡膜表面突起与微管联系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大脑皮质(视区)和海马(CA1区和CA3区)的神经终末内的突触小泡和微管间的联系。结果揭示:在适当的超薄切片样品上,常显示出突触小泡膜表面上有短的突起,说明突触小泡是借其膜表面的短突与其它小泡和微管进行联系的。除小泡外,在微管的表面也见一些短突并与小泡发生接触。本文首次报道了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脑内小泡-微管借表面短突连接的联系,提示突触小泡膜表面和微管表面的短突在轴浆运输机制中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不同针刺时间内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与针刺时间无明显正比例关系;而双壁有衣小泡则显然与之不同,它不仅形态多样,数目也随针刺时间而改变。本文将观察到的双壁有衣小泡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1、尚未与相邻两终末质膜脱离的孤立存在者。2、游离于终末内孤立存在者。3、与终末质膜相连且融合而成簇存在者;4、游离于终末内融合成簇者;5、树突棘凸入另一轴突或树突内并与之共同形成的不典型的双壁有衣小泡簇。本研究还发现,在针刺过程中双壁有衣小泡在1~8h内的形成与时间成正比,即1h时开始增多,4h显著增多,8h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10h已恢复到4h的水平,到12h恢复到针刺前的状态。对照组仅见少数孤立的双壁有衣小泡,其形成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本文认为双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是较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更为有效地继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之后膜再循环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与肠胆碱能神经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硝酸钴选择性破坏胰岛A细胞的大鼠空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末梢VAChT阳性反应物的变化 (注钴后 1,2 ,3,4,6 ,10d) ,并进行显微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注钴后 2d开始 ,VAChT阳性反应物显著减少 (P <0 0 5 ) ;尤以 3,4d后最为显著 (P <0 0 1) ,10天后恢复。结论 胰岛A细胞可能参与肠胆碱能神经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7.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COH后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β3、TGFβl的表达;以正常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COH周期,完全发展的胞饮突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8—19d,较正常周期提前l一2d出现和消失;整合素β3、TGFβl在正常月经周期第2l一23d的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高表达,而COH周期在第18—20d高表达。COH周期和正常周期,整合素β3和TGFβl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高表达与完全发展胞饮突的出现在时期上存在着一致性。结论 COH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与着床密切相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超微结构的时序性表达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与胚泡的发育不同步,这可能是影响IVF妊娠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电图同期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小泡样突起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04年间对15例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同期CTA检查。结果其中10例患者在心电图同期CTA图像上发现有搏动部位存在,提示动脉瘤上有小泡样突起,手术中也有同样发现。切除的15例动脉瘤标本组织学检查均发现肌层和内弹力层部分或完全缺失,而有小泡的10例动脉瘤中发现胶原层减少,这与小泡样突起的存在相吻合。结论心电图同期CTA可用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小泡样突起的诊断,其准确性可用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9.
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高密度脂蛋白-2保持天然高密度脂蛋白-2的生物活性。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与荧光标记无载脂蛋白E-高密度脂蛋白-2在37℃培养3h左右,细胞结合与内吞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3.5±0.8和9.2±0.5(±s土)。细胞进一步在37℃培养2h细胞释放的三氯醋酸沉淀和三氯醋酸可溶性荧光强度分别为5.1±0.4和0.67±0.17.4℃培养2h,细胞释放三氯醋酸沉淀荧光强度为0.41±0.16。结果提示:①细胞内吞高密度脂蛋白-2没有经过溶酶体分解途径;②细胞释放高密度脂蛋白-2载脂蛋白是一种取决于温度的逆向胞饮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胡卉  徐美芬  龚瑜 《新中医》2021,53(20):88-90
目的:观察温胞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8 例。对照组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温胞饮内服。2 组均治疗4 个月经周期。比较2 组卵泡发育和卵巢体积、激素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卵泡最大直径、卵巢体积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 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 组间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11%,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胞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改善卵巢体积和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