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146例(腔镜组)以及开放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68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的出血量少[(181.8±60.7)mL vs (205.7 ± 105.9)mL, t=-2.396],术后住院时间短[(11.5±5.5) d vs (13.0±7.4)d, t=-2.023],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2%(12/146) vs 22.0%(37/168),χ2=11.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循环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近期总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临床及内科胸腔镜下特征对胸腔积液患者构建诺谟图(nomogram),探讨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99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67例)、北京积水潭医院(16例)及北京医院(24例)收治的20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129例,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组;确诊为其他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77例,作为其他原因胸腔积液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胸腔镜下形态学特征和病理形态学特征信息,按照4∶1的比例通过SAS随机分组过程,将20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训练集(162例)和验证集(44例)。利用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因素,构建辅助诊断诺谟图,分别验证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收益,综合评价诺谟图的辅助诊断能力。 结果 训练集16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共104例(64.2%)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LASSO回归,共7个高诊断价值因素被筛选出,分别为病理形态学上的干酪样肉芽肿、坏死表现、不典型肉芽肿,胸腔镜观察下的粟粒样结节状病灶、胸膜粘连带、孤立结节状病灶,以及胸腔积液检查指标中的腺苷脱氨酶水平。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3.42%,在验证集中模型AUC为0.89,敏感度为80.44%,特异度为100.00%。 结论 诺谟图能够在胸腔积液患者中有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胃镜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胃镜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36例,位于食管下段24例,食管中段10例,食管上段2例.肿瘤大小1.0 cm×1.2 cm~ 4.0 cm×4.5 cm.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全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62.7±16.2)min,出血量(60.5±24.6)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1±1.3)d,开始进食时间为术后(2.4±1.8)d,术后住院时间(5.4±1.8)d.术后36例患者病理均为平滑肌瘤.除l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外,余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 12月至 2008年 5月, 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共 11例。男 10例, 女 1例;年龄 17~56岁, 平均 34岁;T12 5例, T11 4例, T10及 T8各 1例。骨折按 AO分型: A2.2型 4例, A3型 7例。脊髓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C级 2例, D级 2例, E级 2例。术后第 1年随访 3次, 分别是 3、6和 12个月, 其后每 1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项目包括症状、体征、X线或 CT检查以及 Frankel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3.5~8h, 平均(5.2±1.6) h, 术中出血量 600~3800 ml, 平均(1195±576)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 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36~65个月, 平均(49.5±5.9)个月。 24个月随访时摄 CT片均证实植骨已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D级 2例, E级 4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 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5.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3~7岁,平均年龄(5.4±2.1)岁,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6例,采用全胸腔镜下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和VSD修补。结果22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58~142min,平均(87.9±21.3)min,主动脉阻闭时间17~52min,平均(20.2±18.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均无重要并发症,5~7d痊愈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心脏病的治疗安全可靠,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 (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段或肺亚段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 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在肺癌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胸腔镜组(n=47)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手术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量亦明显低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辅助胸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B  Lü GH  Ma ZM  Li J  Deng YW  Li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28-230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胸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8月间各类胸椎疾病患者182例,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锁孔和小切口技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类型,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本研究共有1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12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3例,单侧支气管积脓合并肺不张3例,肺损伤2例,暂时性单侧肢体瘫痪1例,暂时性肋间神经痛2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远期并发症包括结核复发2例,其中1例多节段椎体结核合并广泛脓肿术后4周复发,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8个月复发。合并轻度后凸畸形和局部疼痛2例。结论胸腔镜辅助胸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类型主要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和麻醉技术密切相关,只有严格手术适应证、改善麻醉技术、遵循操作原则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发挥胸腔镜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镜下婴幼儿隔离肺的手术处理,分析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风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隔离肺患儿临床资料,所有隔离肺病例均经产前超声诊断,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确诊,包括叶外型隔离肺、叶内型隔离肺、膈肌内隔离肺,分析胸腔镜下操作情况。结果本院共80例产前18~30周B超发现胎儿胸部实性或高回声肿块,经2次以上B超确诊为BPS。所有病例均经专业评估,其中5例因合并胎儿水肿,家属主动中止妊娠;75例继续妊娠至出生并全部存活。64例(85%)出生时无症状,11例(15%)出生时有症状。68例于生后早期增强CT检查进一步确诊为隔离肺,于婴幼儿期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4.2个月;7例出生后无临床症状,家属拒绝CT检查。68例手术病理分型结果:叶内型30例,叶外型38例,其中叶外型中有9例为膈肌内隔离肺,1例腹腔型隔离肺,28例为胸腔内型隔离肺。手术方式:2例叶内型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28例为胸腔镜辅助手术;9例膈肌内隔离肺中,6例采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3例为胸腔镜辅助手术;1例腹腔型隔离肺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胸腔内型隔离肺28例全部采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均获1个月至1年的随访,CT检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均良好。结论婴幼儿隔离肺在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中相对少见。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隔离肺,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郭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5):1817-1822
背景 目前,每搏量变异度(SVV)的主要适应证虽已有定论,但SVV是否适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仍存在争论。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中运用SVV判断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诊断为左肺肿块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或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根据SPSS 16.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两组均麻醉后先行双肺通气,后行左全肺隔离,之后行右肺通气。两组均采用定容呼吸模式,A组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潮气量7 ml/kg,余同A组。两组患者于单肺通气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时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前(T1)、完成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T2)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心脏指数(CI)〕。计算SVV变化率(ΔSVV)和CI变化率(ΔCI)。以ΔC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标准,即患者扩容有效、有液体反应性,绘制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 本研究最后完成容量负荷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有6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B组T1时SVV低于A组(P<0.05)。A组T2时HR、SVV低于T1时,T2时CI高于T1时(P<0.05);B组T2时CVP、CI高于T1时,T2时SVV低于T1时(P<0.05)。A组、B组ΔSVV与ΔCI呈负相关(r=-0.838、-0.730,P<0.001)。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567,0.921)〕,截断值为14.5%时,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90.9%。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444,0.850)〕,截断值为11.5%时,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1.5%。A组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组(P<0.05)。结论 SVV对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的液体反应性均有预测价值,其中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时,SVV可以用于指导液体反应性的判断,截断值为14.5%;单肺通气潮气量为7 ml/kg时,SVV对判断液体反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