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其中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36侧,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28侧,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28侧,共计92侧。结果全部患者经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7.8%(90/92),随访期间为94.6%(87/92),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6.5%(52/68),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侧(5.4%)。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对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能够被医患双方同时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5.1.0中的方法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包括94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1.35,2.61)];(2)MAS评分:针刺(综合)组疗效优于康复组,有统计学意义[WMD=-0.58,95%CI(-0.77,-0.39)];(3)FMA评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WMD=10.90,95%CI(8.69,13.1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的疗效,在与康复结合时更能凸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足,目前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需要以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  相似文献   
7.
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临床验光配镜方法的选择及近视眼的防治提供方法依据及工作重点。方法对潮州市不同区域、职业、年龄、性别的临床验屈光不正患者随机抽取1000例作小瞳验光与散瞳验光结果比较。了解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越低眼功能性调节痉挛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远视眼显著高于近视眼.近距离作业者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但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眼功能性调节痉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仅与年龄有关,与眼实际屈光状态关系更密切,与职业及居住环境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建议在临床验光配镜方法选择时。不仅要根据年龄,更要根据眼的实际屈光状态,同时结合患者的职业及居住环境确定小瞳验光或散瞳验光。主张近视眼的防治重点放在18岁以下年龄组及近距离作业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眼睑痉挛的患者进行眼睑皮下眼轮匝肌内 7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 ,每个点注射 2 .5U ,伴有面肌痉挛 9例追加颧面部肌肉 2 - 3处注射。结果  2 1例患者均于注射后 1- 6天痉挛逐渐缓解 ,大部分患者在 3天内缓解。按照Jankovic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改善者 12例 (5 7.14 % ) ,改善者 9例 (4 2 .86 % )。经随访 ,19例患者疗效维持时间 2 - 19周 ,平均 (16± 3.7)周 ,有 2例患者注射次数≥ 9次 ,1例注射 36次的患者从第 5次注射后疗效维持时间逐渐缩短 ,末次为 2周。注射后副作用 :暂时眼睑闭合不全 6例 (2 8.5 7% ) ,轻度上睑下垂 2例 (9.5 2 % ) ,眼睑轻度肿胀 3例 (14 .2 9% ) ,流泪 2例(9.5 2 % )。结论 本疗法疗效可靠 ,简便易行 ,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并发症轻而且可逆转 ,无全身毒副作用 ,是治疗眼睑痉挛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环椎沟桥(下称沟桥)是否影响椎动脉(VA)供区.本文应用经颅多谱勒对临床上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35例单侧环椎沟桥患者进行了椎动脉(VA)颅内段检测,发现沟桥侧VA痉挛的发生率要高于对侧(P<0.05).表明环椎沟桥与VA痉挛有一定关系,说明沟桥是导致VA供血不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