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8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309篇
内科学   142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21篇
综合类   4097篇
预防医学   125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61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11篇
肿瘤学   84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1000篇
  2008年   1163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934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什么是“酶抑制剂”?简而言之,能附着在酶分子上面并起到阻止其发挥酶活力作用的小分子药物即为酶抑制剂。生理学家早已揭示:人类的很多种疾病(尤其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疾病如艾滋病,肿瘤疾病,肝炎,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癖,帕金森氏病,流感等等)均与体内酶活动有关。医药研究人员因此设想,如能开发出可抑制这些酶活动的药物,就能有效控制或治愈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尤其是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ESD完全治愈,但是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尤其是超过3/4周病变甚至全周病变的患者,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下面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因精神分裂症于2006年7月11日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3mg,1/日,以对抗氟哌啶醇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2006年7月25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且逐渐加重,影响进食,为明确诊断进行X线检查,钡餐提示胃内大量食物存留,胃肠蠕动功能明显减弱,考虑为药物所致,建议停药后复查,三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认识的不断提高,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我们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例手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恶性GIST分别行再手术并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胃肠道异物取出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及2005年8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替代常规剖腹手术,成功治疗小肠及胃内异物各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彻底清除胃肠道内毒物,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本科自2004年至今对45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运用新方法清除毒物。结果:死亡1例,其余患者抢救成功。均未发生“反跳”。结论:新方法能有效清除胃肠道内毒物,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臼2000年7月~2006年7月误诊的9例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汪青峰 《中原医刊》2006,33(10):35-3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9月~2004年11月收治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15例,交界性4例,恶性7例,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60%。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