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针对2型糖尿病(T2DM)21个家系非糖尿病成员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旨在探索T2DM家系非糖尿病成员是否存在代谢异常及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索T2D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组多基因遗传所致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的遗传异质性疾病,1979年WHO将妊娠期糖尿病(GDM)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型,笔者已对HLA—DRB基因型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笔者试图初步探讨GDM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遗传倾向,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江苏省淮阴县运南地区方氏家族六代683人的系谱、皮纹学、染色体和ABO血型等遗传学方法的调查与检测,确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患者137例。经检索这是我国首例显性遗传性聋大家系,亦是国际上的第三例聋人大家系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本质的认识,了解其家庭易感性及聚集倾向。方法对5例 HNPCC家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NPCC的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伴发大肠以外器 官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NSHL)家系中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所占比重以及母系遗传的统计学规律.探讨mtDNA突变与遗传性聋的关系及突变在这类家系及散发感音神经性聋(SNHL)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遗传性NSHL家系29个,行家系调查;对家系进行形式遗传学分析、分离分析;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中抽取DNA;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tDNA(nt)1 555G、7 445G、3 243G点突变;行mtDNA12SrRNA,tRNALeu(UUR)及tRNASer(UCN)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多重PCR检测示mtDNA突变家系12个;形式遗传学分析确定为显性遗传不规则外显的家系,mtDNA突变率高;分离分析结合mtDNA突变检测示母系遗传不具有常染色体遗传基因分离比.经测序证实,12个家系具有mtDNA突变;形式为1 555G突变家系10个,7 445G突变家系2个,未发现3 243G突变家系.结论母系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基因传递分离比有差异;mtDNA突变在NSHL中占较高比例,主要形式是1 555G及7 445G突变.在散发病例中发生率很低;7 445G结合1 555G点突变筛查对SNH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多重PCR法是mtDNA多基因突变位点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6个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家系进行蛋白脂蛋白1(proteolipid protein 1,PLP1)基因突变分析,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并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系.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PLP1重复突变;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LP1点突变,确定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基因诊断.对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所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绒毛活检或羊膜腔穿刺采集标本,提取胎儿的基因组DNA进行PLP1突变分析.结果 先证者1、2、3、4为PLP1重复突变,4例先证者的母亲和先证者1的姨母均为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先证者5和6为PLP1点突变,基因突变的位点分别为c.96C>G(p.F32L)和c.623G>T(p.G208V),其母亲均为相应位点基因突变的携带者.7例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均再次妊娠,共9例胎儿接受了产前诊断,发现PLP1重复突变与点突变患儿各1例(均为男性),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1例(女性),PLP1野生型6例(男性3例、女性3例).1例男性PLP1野生型胎儿存在X染色体部分交换. 结论 对佩梅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PLP1突变分析,可明确基因诊断,检出家系中的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并进一步实施产前诊断,对于预防患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盲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其中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目的 应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于2011年在宁夏眼科医院收集一回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采集家系中患者及表型正常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抽取患者、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DNA,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筛查和检测候选致病突变位点.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者进行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该家系共6代61名成员,均为回族,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8例,为5代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患者中合并眼球震颤和斜视者7例,合并高度近视者4例,来诊前均已实施白内障摘出术.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查后共得到8个候选致病突变位点,其中5个在非编码区,3个在编码区,通过PCR和直接测序法验证确定CRYGD基因上的P24T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在家系表型正常者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快速检测CRYGD基因P24T突变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突变,该技术为临床表型多样、致病基因众多的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先证者,男,11岁。因夜盲,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于2004年3月16日来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0.06,矫正不提高;双前节未见异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检查:视盘蜡黄色,动、静脉血管均细,整个网膜污秽、晦暗;有散在不规则形色素沉着,黄斑区明显,中心反光不见;后极网膜散在结晶样小闪光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