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46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707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65篇
  4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研究5-氨基水杨酸及其代谢物在人血浆及尿中的浓度。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定方法。结果:血浆测定两者线性范围为0.08-8.00μg.ml^-1,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4μg.ml^-1,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3%,91.48%,日内RSD分别为6.04%,5.51%,日间RSD分别为7.98%,4.3%。  相似文献   
4.
刘建德 《当代医学》2008,14(23):167-168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常规治疗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n=50);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tid.n=56).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sCRP的变化.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复方甘草酸苷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看医生》2004,(9):53-53
  相似文献   
6.
次水杨酸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杰 《中国药房》1991,2(4):37-38
<正> 早在1733年医药上即开始应用铋剂,直到90年代,由于儿童死于婴儿吐泻病(Cholera infantum)增多,再次兴起应用铋剂热,并召开国际讨论会进行研讨。现对最为推崇的次水杨酸铋(Bismuth subsalicylate,BSS)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中和法制备水杨酸微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水杨酸在各类制剂中的分散度,便于制备,提高疗效,采用酸碱中和法将其制成微晶。先将水杨酸与1mol/L氢氧化钠反应成盐溶解,然后用1mol/L盐酸中和析出微晶。所得微晶呈针状,色白,膨松,在电镜下测得平均粒径为16μm。各项理化标准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法微晶得率为98%。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3年3月~6月应用新的复方外用剂型——皮净涂膜气雾剂治疗皮肤癣病,神经性皮炎,湿疹1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1963年版法(方法1)为取样加中性乙醇溶解,加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含量;1977年版法(方法2)为取样加水溶解,用氯仿提取4次,水洗(洗去了溶于水的枸椽酸),蒸去氯仿,用中性乙醇溶解加酚酞指示剂,用  相似文献   
10.
氟乙酰胺是一种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用于灭鼠,儿童易误服鼠饵中毒,我院诊治12例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抽搐。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2~8(平均4.5)岁。本组均误服灭鼠饵中毒,全部患儿无癫痫病史。本组自服毒物至引发抽搐,最短10 m in,最长4 h,多在30 m in左右发病。1.2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8例患儿突然出现跌倒,意识不清,抽搐,其中3例表现为全身强直性阵挛发作,3例为肌阵挛伴强直痉挛发作。1例先有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肌痉挛抽动。12例中,3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9例出现反复抽搐。神经系统体征为颈强直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