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8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850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315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747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272篇
内科学   846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365篇
外科学   1113篇
综合类   3319篇
预防医学   1276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125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52篇
肿瘤学   48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033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21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5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口腔黏膜,分别占52.00%、15.20%、14.40%;共分离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49.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23株占22.11%;logistics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脂必泰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能消胶囊,1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流变学指标、血小板参数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非-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非-HDL-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聚集指数(RCAI)、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均显著降低,而变形指数(RDI)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V、HCT、RCAI、MPV、MA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DI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E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合调脂作用显著,可明显纠正患者体内血流变学异常,改善血小板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痤疮可辨为阴、阳两证。阳疮者,缘患者劳汗被寒、玄府闭合,汗脂凝聚日久不得外排,蕴热搏结气血而生疮化腐,疮症为热为痛,此为易治;阴疮者,由阳疮转化而来,缘患者外感寒风、内伤生冷,且医者又重用寒凉、失于托透,以至气血冰凝,久不溃脓或溃脓难出,此为难治。根据难治性痤疮临床表现,其多类属于阴疮,以阳虚表郁、邪闭毛窍为致病之关键,其中表郁毛窍、邪闭肌腠为病之标,阳虚阴凝为病之本。治疗当以温阳透发、祛邪外达为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化阴滞、发阳透毒治其本,待阴邪发越,即用火针强开门户、消疮排脓治其标。标本兼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痤疮在临床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消除痤疮、改善皮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蛇床子素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各10只。A、B 2组摘除卵巢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C组仅进行手术、不摘除卵巢。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12周,处死。然后测量骨密度,检测治疗后血清BGP、TGF-β1、钙指标。结果B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经12周治疗,A组股骨骨密度较B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中BGP含量升高、TGF-β1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血清中BGP降低、TGF-β1含量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C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血清Ca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蛇床子素能够有效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激素分泌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异常,提高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儿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儿童OSAHS发生率为4%~5%,2~6岁是发病的高峰期。OSAHS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还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缺陷等一系列不良反应,OSAHS患儿的主要病因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因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而扁桃体和腺样体是儿童淋巴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的防御和保护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术治疗OSAHS是否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目前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切除后儿童的免疫力降低,而另一些学者认为OSAHS儿童的免疫力在手术后保持不变,甚至比手术前有所提高。本文就儿童OSAHS手术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切除术中应用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沿面神经总干逆行解剖面神经,观察组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临床行腮腺切除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例在疼痛诊疗过程中的误诊与误治,原发病分别为病灶未明确的颈椎癌转移、脊椎结核腰大肌间沟寒性脓肿与腰骶椎恶性肿瘤,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肌劳损与腰肌劳损,幸及时发现,纠正了错误的治疗。因此应强调从事疼痛业务必须有扎实的通科基础,严格的检查流程与认真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肝癌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HepG2;用RT-PCR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浓度;4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及Hoechst染色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Annexin-V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细胞L02中的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MDA-7/IL-24蛋白的表达; MDA-7/IL-24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MDA-7/IL-24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能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无阻滞作用和毒性作用。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促使细胞增殖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选择性地杀伤肝癌细胞HepG2,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无任何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蟹猴老化过程中运动行为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4岁、10岁和15岁3个年龄组的健康食蟹猴共29只,利用计算机化的网络摄像头视频检测系统和行为分析软件连续采集和分析每个动物8h随意运动活动总量,各年龄组分别选取4只动物用多巴胺转运体(DAT)配体99mTc-TRODAT-1结合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观察脑内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率的变化。结果在4岁、10岁和15岁年龄组,8h随意运动活动总量(×106)分别为5·00±1·93,3·28±1·02,2·79±0·67,在10岁和15岁较之4随年龄组分别降低了34·50%和55·71%(P<0·05,P<0·01),但此两个年龄组运动活动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纹状体99mTc-TRODAT-1放射性摄取率分别为2·98±0·08,2·56±0·12和2·27±0·35,10岁和15岁较之4随年龄组分别降低了14·00%和25·60%,但仅4岁与15岁年龄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二者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低的趋势,直线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分别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57,P=0·001;r=-0·86,P<0·01)。8h随意运动活动总量与纹状体99mTc-TRODAT-1放射性摄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P<0·05)。结论正常食蟹猴老化过程中,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伴随着运动行为的减少,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佐证了运动功能的减退可能是由于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减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