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庄亮  于世英  黄晓园  曹阳  熊慧华 《肿瘤》2007,27(4):281-285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株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的表达水平和放射敏感性参数,探讨3个蛋白预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培养4株人宫颈癌细胞HeLa、SiHa、C33A和Caski,3株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和MDA-MB-453,及1株人肺癌细胞A549,Western blot检测这8株细胞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X线(10 Gy,6 MV)照射48 h后的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F2(surviving fraction at 2 Gy)值和α、β值;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照射后凋亡率、SF2值和α/β比值的相关性。结果:3种蛋白在同一株细胞中的表达及同一蛋白在不同细胞株的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DNA-PKcs的表达水平与SF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3,P=0.043);Ku80和ATM的表达与SF2值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3种蛋白与凋亡率和α/β比值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NA-PKcs蛋白表达越高,细胞对放射线越抵抗,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指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mad4基因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了解Smad4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人Smad4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片段siRNA1和siRNA2,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Smad4基因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周期分析和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流式细胞仪检测ECV304细胞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单层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转染前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从2条siRNA中成功筛选出1条siRNA,于RNA和蛋白水平可明显下调Smad4基因的表达;ECV304细胞转染Smad4的siRNA后,细胞的增殖和迂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够筛选出高效的特异阻断Smad4基因表达的siRNA;Smad4基因表达下调能够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李伟  黄晓园  庄亮  王薇  朱涛  李箫  马丁 《医药导报》2006,25(4):306-308
目的探讨应用氟尿嘧啶(5 FU)进行宫颈乳头状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HPV DNA分型检测进行宫颈HPV高危型感染的筛查,选取细胞学异常和HPV高危型阳性6个月未自然转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氟尿嘧啶可吸收缓释药膜的局部干预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TCT及HPV DNA 水平。结果治疗组HPV病毒负荷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于治疗第3个月时病毒转阴5例(20.0 %),第6个月时CINⅠ级患者出现病理逆转13例(52.0 %),对照组仅出现逆转2例(8.0 %),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CIN Ⅰ级的HPV高危型感染患者,采用氟尿嘧啶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可促使HPV病毒负荷量的降低,甚至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蕈组腺病毒分别经由尾静脉和腹膜后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的组织分布和代谢,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与肝移植结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取尾静脉和腹膜后注射Adv-GFP建立动物模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作为指示观察腺病毒的组织分布;用原佗杂交法比较各器官的腺病毒转录;定量检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肝脏中的病毒滴度.结果 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注射Adv-GFP入小鼠体内后,在基因转录与GFP表达上均显示Adv-GFP主要分布在肝、脾、肺和肾;腹膜后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肝组织内腺病毒转录与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脾、肺和肾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腹膜后沣射的腺病毒亦会短时内进入体循环,但肝组织的病毒滴度在1周内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尾静脉途径.结论 重组腺病毒腹膜后注射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全身反应,更适于肝癌肝移植后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K562 CAR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HDAC抑制剂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TSA处理K562细胞前后CAR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病毒的转染效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腺病毒及其携带的基因的体外抗瘤效应。结果 TSA处理后,K562细胞CAR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分析ADV-GFP转染K562 后GFP的表达发现:未处理组的转染率为(8.74±0.34)%,1、10 和100 nmol/L TSA处理细胞48 h后的转染率分别为(12.26±0.55)%、(20.83±1.22)%和(28.66±0.43)%。未处理组与处理组间及各处理组间转染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表明腺病毒M1介导的体外杀伤效应TSA处理组比未处理组增强(P<0.05),TSA各处理组间的体外杀伤效应随TSA浓度的提高而增强(P<0.05)。结论 低浓度的TSA可以增强腺病毒对K562细胞的感染及杀伤效率,可以提高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液肿瘤基因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特殊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手术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特殊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9年间所有植入疤痕缺陷处向膀胱和腹腔内生长的CSP的病例共58例,其中42例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16例术前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并于术后5~7d内行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结果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大多数并发症方面与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于5~7d内行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的患者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住院费用及护理费用远远低于后者,且其在平均住院日上亦有显著优势。结论经阴道彩超或三维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可靠手段。在治疗CSP导致的大出血时可考虑行髂内动脉栓塞术,待病情稳定或辅助药物治疗后行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或清宫术,而治疗植入疤痕缺陷处向膀胱和腹腔内生长的CSP时髂内动脉结扎+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显然在安全性及经济学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63、p73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63、p73基因在宫颈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2例宫颈鳞癌和8例宫颈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中p6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问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6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主要表达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增生的储备细胞、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和鳞癌组织中.在正常组、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组(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组(CIN 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组(CIN Ⅲ)和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44.4%、40.0%、47.4%和68.8%,正常组、CIN组和鳞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7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主要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中,在鳞癌癌巢中散在分布.在正常组、CIN Ⅰ组、CIN Ⅱ组、CINⅢ组和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88.9%,80.0%、73.3%和46.9%,正常组和CIN组与鳞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正常组、CIN组和鳞癌组之间p63、p7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负相关.在宫颈癌中,p63蛋白的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分级有关,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73蛋白的阳性率仅与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 p63高表达于鳞状细胞中,可作为宫颈鳞癌及具有向鳞状上皮分化倾向的增生储备细胞的标志物.宫颈鳞癌组织中p63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而p73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起到了相互拈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Ku80为细胞受辐射致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DSB)后的主要修复蛋白之一,Ku80的高表达预示着宫颈癌组织对放射线的抵抗,本研究运用RNAi技术抑制Ku80表达,观察宫颈癌SiHa细胞对X线敏感性的变化.方法:构建1个靶向抑制Ku80的siRNA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稳定转染入SiHa细胞后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Ku80表达变化;6 MV X线照射10 Gy后20 h、28 h和48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D0、SF2和α等值.结果:构建表达质粒转染SiHa细胞经筛选后获得2个稳定转染细胞株,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表明转染pKu80-siRNA的阳性克隆Ku8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X线照射28 h及48 h后,Ku80表达受抑细胞其凋亡率均显著高于转染阴性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Ku80受抑细胞的D0和SF2值分别为1.330和0.425,低于转染阴性质粒细胞(1.748和0.580)和空白对照细胞(1.835和0.597),α值为0.295,高于转染阴性质粒细胞(0.176)和空白对照细胞(0.188).结论: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抑制Ku80的表达从而促进SiHa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Ku80可能是一个较理想的肿瘤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Chk1/2(checkpoint kinase 1/2)和Plk1(polo-like kinase 1)是各细胞周期检测点启动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激酶.本研究主要探讨3种激酶蛋白在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3种激酶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慢性宫颈炎性组织中Chk1、Chk2和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hk1、Chk2和Plk1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7%、60.5%和32.6%,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35.0%和0;Chkl和Plk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1),而Chk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hk1、Chk2和Plk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hk1和Plkl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43例宫颈癌患者中,Chk1与Ch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01).结论:Chk1和Plk1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宫颈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u80、DNA-PKcs和AT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54.5%和52.7%,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92.9%和71.4%;DNA-PKc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6.975,P=0.008),而Ku80和ATM的表达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ATM和DNA-PKcs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u80的表达与患者的肿块大小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在55例乳腺癌患者中,Ku80与DNA-PKcs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08);Ku80与ATM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5,P=0.015).结论 DNA-PKcs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u8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Ku80与DNA-PKcs及ATM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