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手术时年龄14~39岁(平均年龄:2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桥小脑角区5例(左侧1例,右侧4例,其中1例为多发,包括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双额叶间大脑镰旁),骶尾部1例。临床症状与肿瘤部位相关。肿瘤最大直径约3.3~17.2 cm。手术方式分别是3例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为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瘤细胞呈片状排列,中间交织着透明变性的块状胶原,细胞呈多边形,胞质透明,胞核居中。免疫组化显示EMA(6/6)、PR(5/6)、Vimentin(6/6)阳性,GFAP、S-100蛋白、CK均为阴性,特殊染色显示PAS(+),D-PAS(-)。Ki67标记指数2%~10%。3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25个月,1例(例2)完全切除术后死亡,1例(例3)次全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现带病生存,1例(例6)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结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类型,诊断时依靠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需与胞浆透亮的脑肿瘤鉴别。该类型肿瘤好发于年轻人,复发率高,建议进行影像学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骨化生的病理学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报道1例直肠腺癌伴有骨化生的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在直肠腺癌中骨化生机制很多,目前没有明确。结论:骨化生只是一个组织学现象,和预后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骨化生的病理学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报道1例直肠腺癌伴有骨化生的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在直肠腺癌中骨化生机制很多,目前没有明确。结论:骨化生只是一个组织学现象,和预后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κB蛋白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 结果 ①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②NF-κ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增强(P<0.01),其表达增强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P<0.05).③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④TGF-βRⅡ蛋白与NF-κ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TAMs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可能影响更大;NF-κB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吸引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至肿瘤间质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妊娠合并肝脏血管肉瘤破裂,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肝血管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肝血管肉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镜下肿瘤组织由大小不一、互相吻合管腔构成,部分区域瘤细胞沿肝窦浸润性生长,管腔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31、CD34、FACTOR VⅢ。结论:肝血管肉瘤为罕见疾病,合并妊娠未见报道。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进行化疗及放疗,胎儿应结合孕期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与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所有肉瘤均按照FNCLCC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结果:心脏肉瘤8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岁),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部位:左心房4例,左心室1例,右心房1例,右房、右室及部分右室流出道1例,双侧心房1例。肿瘤直径从17 mm到93 mm。具体组织学类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3例,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滑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各1例。所有肿瘤被分级为1级(2例)、2级(1例)、3级(5例)。除2例失访外,其余6例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4~84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其中2例低级别(1级)肿瘤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4例中、高级别(2、3级)肿瘤患者在术后4~30个月死亡。结论:心脏肉瘤罕见,其中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与血管肉瘤多见,患者的总体预后差,与肿瘤的分级有关,由于本组样本量少,无法做统计学分析,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判断两者有无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CT检查发现右侧肾盂结节状类软组织密度影,遂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广泛坏死、出血,由类似于绒毛膜癌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并与正常尿路上皮存在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类肿瘤细胞均阳性表达AE1/AE3、CK7及β-HCG,合体滋养层细胞阳性表达α-inhibin。经术后随访15个月,至今无瘤生存。结论: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极为罕见,诊断时需要与转移性绒毛膜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妊娠合并肝脏血管肉瘤破裂,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肝血管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肝血管肉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镜下肿瘤组织由大小不一、互相吻合管腔构成,部分区域瘤细胞沿肝窦浸润性生长,管腔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31、CD34、FACTOR VⅢ。结论:肝血管肉瘤为罕见疾病,合并妊娠未见报道。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进行化疗及放疗,胎儿应结合孕期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