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几丁糖电纺膜对大鼠创面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25只,体重240~300g,于脊柱两侧切取直径1.8cm圆形创面,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几丁糖电纺膜外敷,对照组用无菌纱布外敷,每日进行大体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5、7、9、12天切取包括创面在内直径为2.0cm的皮肤标本,行HE染色观察创面的组织学改变,计算实验组及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实验组创面无红、肿、热等局部炎性征象,从第3天开始观察到明显的创面收缩,残余面积第4天接近55%,第7天时达30%;对照组创面结痂迟,创缘收缩较慢,第4天开始观察到明显的创面收缩,第5天残余面积接近65%,第7天接近40%。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72.87±11.74)小时,对照组为(303.80±12.15)小时,愈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观察实验组自手术后第3天开始依次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及细胞浸润,胶原组织增生、创面皱缩及上皮化,到术后9天,胶原组织已排列整齐,上皮化过程基本完成,可见皮肤附件;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观察到细胞浸润出现晚,且部分创面出现肉芽组织伴溃疡,上皮化过程较晚。实验组及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几丁糖电纺膜能减轻创面炎症反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上皮化,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体灭活肌腱用于加固修复严重撕脱性跟腱断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6例,其中11例术中探查发现跟腱为严重撕脱性损伤,男9例,女2例;年龄27~47岁,平均年龄35.3岁。均采用切开缝合跟腱后异体灭活肌腱加固修复。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没有患者出现异体肌腱排异现象。术后3、6、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90.3±4.7)分、(94.2±3.3)分、(97.2±2.6)分。无患者发生跟腱再断裂和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异体灭活肌腱排异性小,用于加固修复严重撕脱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严重撕脱性跟腱断裂损伤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症的效果,并介绍该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2006年至2012年,共治疗10例14根跖骨短小,其中双侧第四跖骨短缩4例,单侧第四跖骨短缩5例,第一跖骨短缩1例,女9例,男1例,年龄13~30岁。纳入标准:跖骨短缩>20 mm。术前跖骨X线测量:短缩2.0~2.7 cm,平均2.3 cm。本组10例中双侧第四跖骨短缩4例,单侧短缩5例,第一跖骨短缩1例;女9例,男1例;年龄13~30岁。第一阶段:足背侧入路,用微型摆锯在跖骨中部横行截骨,截骨后安装Orthofix单边外固定支架,术中牵开5 mm。术后第2天开始延长,每次0.5 mm,早晚各1次。此后2周改为早0.4 mm,晚0.35 mm各1次。第二阶段:延长至预期长度后取下外固定支架,取髂骨植骨,用微型钢板行内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X线12周时14根跖骨中13根达到骨性愈合,18周时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平均延长22.5 mm,平均延长百分比为39.5%,跖骨得以抛物线恢复。按照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 the aln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的功能评判标准,术前与术后12周采用配对t检验,差值的样本均数-50.2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AOFAS评分为84.71分,8只足优,6只足良。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对延长结果、外形、前足功能恢复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症能使短小的跖骨恢复到满意的长度,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与张力带钢丝环扎固定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为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具尸体标本的双侧膝关节制备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模型后,左右配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标本称重后分别采用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和张力带钢丝环扎法固定髌骨骨折。然后,将两组膝关节标本使用定制夹具固定至CMT51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前测量髌骨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行伸膝负荷试验,记录标本从屈膝90°至伸直位时的伸膝负荷;并按伸膝负荷对标本模拟屈膝90°生理抗重力伸膝过程,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循环负荷次数和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结果生物力学测试前,两组标本质量、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90;t=0.650,P=0.530)。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两组伸膝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0,P=0.638);试验组内固定失败时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小于对照组,循环负荷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13;t=2.277,P=0.046)。其中对照组失败原因均为钢丝结松动后从克氏针上滑脱;试验组5例(83.3%)螺钉从正上极骨折块脱出,1例(16.7%)螺钉从正下极骨折块滑脱。结论对于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固定后力学性能较张力带钢丝环扎方法固定更佳。但该类型骨折属严重粉碎型,内固定后早期过度活动仍存在移位风险。  相似文献   
5.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①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②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 < 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刘勇  张伟  张竞  陈汇浩  侯春林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8):725-726,F0003
1病例资料 男,37岁。因右髂骨软骨肉瘤术后1个月入院。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下腹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直径10cm左右肿块,局部无压痛、叩击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静脉怒张。CT检查示右髂骨内侧见-9cm&#215;9cm&#215;7cm大小肿块,质中,局部囊性(图1见封3)。诊断为右下腹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跨腕掌关节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2月,共收治8例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握拳时击打硬物致伤2例,摔伤6例。合并第5腕掌关节半脱位2例,脱位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5 d。经术前评估不超关节固定或短时间超关节固定不能维持骨折端稳定性,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跨腕掌关节内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推荐的小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方法评价手部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肌腱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周。术后4个月内患者均返回受伤前工作岗位。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推荐的小指TAM评价方法评价手部功能,获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跨腕掌关节内固定治疗不超关节固定或短时间超关节固定不能维持骨折端稳定性的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