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6~12岁。均为闭合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23例,屈曲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3 d。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肘后侧切口,自鹰咀尖端远侧3~4 cm,于上臂中线向近侧延伸至鹰咀上8~10 cm,显露并整复骨折。由内、外上髁各钻入1枚克氏针,将骨折交叉固定。关闭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与II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II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I型糖尿病组hsCRP和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和IL-18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FBG)(r=0.296, P<0.05)正相关。结论 HsCRP和IL-18在II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II型糖尿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左大腿下段包块3年余"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16年前因左大腿一包块于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近3年来左大腿再次出现包块,持续性疼痛,包块生长迅速.查体:左大腿中下段前内侧触及一约6cm×16 cm×18cm包块,局部皮肤青紫,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按压感疼痛.左膝关节屈伸活动未见异常,患肢末梢血运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_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_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_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_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用GOD-POD法测定葡萄糖时,发现抗坏血酸药物对结果影响较大,现将体外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用美国Monarc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试剂是上海生化所GOD-POD法测定葡萄糖试剂盒。1.3血清标本选自本院病人未浴血三种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各平行测20以取均值,血糖浓度分别为3·05·8,11·3mmol/L,分别加入三种浓度抗坏血酸(50、100、Zooing/L)同样测定Zo次取均值其结果见附表。经统计学处理,三种不同浓度的血糖标本与加入三忡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后的结果相比较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2讨论抗坏血酸能…  相似文献   
6.
“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的临床表现及MRI改变。方法:观察1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并均行脊髓MRI检查。结果:16例病人临床表现及脊髓MRI改变均不符合急性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的病情。结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是一类既不符合急性脊髓性亦不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一类疾病,作者提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这一诊断名词。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降血糖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现代由于对其化学、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而在日化、食品及保健品中得到了应用。近年笔者观察了茶多酚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环境污染的因素,目前老年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主,约占全部老年白血病的50%以上。老年AMI是一类在生物学上和临床表现上与年轻患者不同的白血病。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加之老年AML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部分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等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对常规化疗耐受性较差、缓解率低、骨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境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螺情指标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2002~2005年,便民河水系主河道、内陆灌区和相邻江滩的钉螺面积分别在20.94~31.88、39.30~48.08hm^2和275.13~292.31hm^2之间,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在9.96%~21.88%、29.61%~58.54%和62.14%~85.97%之间,钉螺平均密度分别在0.97~1.86、0.92~3.96只/0.1m^2和7.72~11.15只/0.1m^2之间,其中2005年便民河水系河道、内陆灌区和通江口外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1.88%、39.33%和83.81%,活螺密度分别为1.30、3.96只/0.1m^2和11.15只/0.1m^2。4年来主河道内有螺框出现率上升较快,内陆灌区钉螺密度增加了4倍,相邻江滩各项螺情指标基本稳定,但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是水系内的2~3倍和3~8倍。结论河道内未清理的高滩面是造成水系钉螺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便民河水系血防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高滩面进行切滩清淤,同时要加强内陆灌溉区螺情控制力度,做好通江河口河道的螺情监测和药物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