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肺癌从病理学上大体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约占80%,且传统的化疗、放疗已进入平台期。随着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研究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多层次研究,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肿瘤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的无菌处理方法.方法 将提取的肿瘤抗原按比例加入4组DC培养液,同时梯度添加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分别培养24、48小时后抽取培养液做细菌、真菌检测.结果 对照组39例标本均未检出真菌,其中7例检出细菌.实验组均未检出真菌、细菌.结论 在DC细胞培养液中添加肿瘤全抗原的同时添加一定浓度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可以获得安全的肿瘤全抗原致敏的特异性DC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9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肺部病灶分割剂量200~220 cGy/次、5次/周,肺部病灶放疗总量6000~6600 cGy。结果总有效率为76.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5%、28.8%、13.4%,中位无进展时间1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44.5%、25.6%,中位生存期19.9个月;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7.9%、39.6%、27.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1%(32/159)、19.5%(31/159)、39.6%(63/159)。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长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时临床靶区设置的必要性。方法:2006年-2012年福建省肿瘤医院177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根据靶区勾画原则分为不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组:勾画肿瘤靶区(GTV)和计划靶区(PTV),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组: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两组肺部病灶分割剂量200~220 cGy/次,5次/周,肺部病灶放疗剂量 DT 5 600~6 600 cGy。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结果:不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组和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组相比,肺部肿瘤平均剂量分别为59.6 Gy、60.7 Gy。两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6.30%、83.33%(P=0.230)。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98%、35.35%、24.3%和38.95%、24.33%、11.5%(P=0.360)。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9%、45.3%、30.8%和62.18%、37.59%、26.58%(P=0.573)。1、2、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1.07%、40.27%、30.4%和43.55%、32.03%、27.56%(P=0.481)。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8.52%、59.52%,均为野内复发。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6.30%、33.33%(P=0.017),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8.52%、21.43%(P=0.414),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52%、33.33%(P=0.338),两组均未出现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结论:不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使肺部放疗区域减少,治疗后并不减少局部肿瘤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率,但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间维生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43例接受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1周内、化疗2个周期后的血维生素A、B1、B2、B6、B9(叶酸)、B12、C、D、E共9种维生素水平、血液学指标和体质指数(BMI)...  相似文献   
6.
TIL细胞临床制备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章超  宋鑫 《中国肿瘤》2011,20(2):89-9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之后的第二代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大量实验证实TIL体外活化扩增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诸多临床试验也表明TIL细胞较LAK细胞具有更高的杀瘤活力和更好的靶向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TIL细胞作为一种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尽管其用于肿瘤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关于TIL细胞活化培养的统一技术规范。为此,我们结合各大实验室(包括本实验室)的制备经验,对TIL细胞培养的技术规范进行探讨,以保证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