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稳定的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系,为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研究提供生物模型。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式进行精子与HeLa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的融合实验;采用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成像的方法对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现象进行确证;采用嵌套式培养体系作为融合实验的对照研究;采用自主合成的精子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基(STCM)对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模型进行优化。结果:精子与肿瘤细胞在体外可以发生融合,融合事件多发生于共培养后的1.5~2 h,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的嵌合型肿瘤细胞呈明显的球形改变,其贴附能力明显下降,通常漂浮于培养中。与RPMI 1640培养基相比较,STCM能够在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精子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率(P < 0.05),并且能够加速精子与肿瘤细胞地融合。结论: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我们建立了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的生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设计及药物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LAPS)的新型单细胞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移动激发对作为敏感元件的单个细胞进行寻址测量,克服了基于场效应管和微电极阵列的细胞传感器中测量位点固定、细胞定位培养困难等缺欠,探索了这种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检测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该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细胞传感器在单细胞电生理研究和药物分析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对象,研究硒化镉/硫化锌(CdSe/ZnS)量子点对肝癌细胞的毒性及其机制。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dSe/ZnS量子点的微观结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CdSe/ZnS量子点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将HepG2细胞分为3组,2个实验组分别与0.5、5 nmol/L CdSe/ZnS量子点共孵育,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共孵育4 h后细胞对量子点的摄取情况和量子点在细胞中的定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量子点的摄取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共孵育24和48 h后CdSe/ZnS量子点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孵育4 h后CdSe/ZnS量子点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的影响。结果:CdSe/ZnS量子点粒径小且分散性好,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0.5和5 nmol/L的CdSe/ZnS量子点处理4 h后均可被HepG2细胞摄取并定位于胞浆内,且摄取率达到99%以上。0.5、5 nmol/L CdSe/ZnS量子点处理24 h后,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9.2%±5.1%、99.5%±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0.5、5 nmol/L CdSe/ZnS量子点处理48 h后,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1.6%±3.2%和75.1%±4.6%,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量均增加。结论:CdSe/ZnS量子点可被HepG2细胞摄取并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嗅觉神经芯片是在电子鼻和细胞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在芯片表面培养嗅觉感受神经元所构成的一种神经芯片。该技术是通过用微电极阵列等芯片技术记录气体分子作用于神经元膜表面嗅觉受体产生的动作电位而达到气体检测的一种更具仿生意义的生物电子鼻技术。在嗅觉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嗅觉芯片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介绍了嗅觉细胞的培养和神经芯片技术等嗅觉芯片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鄢陵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注射用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白带异常、腹痛、下腹坠胀、盆腔肿块)消失用时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白带异常、腹痛、下腹坠胀、盆腔肿块)消失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康妇消炎栓、头孢曲松和甲硝唑可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小鼠背脊皮翼视窗(DSFC)模型,对肿瘤微环境进行持续动态监测,研究肿瘤增殖、扩散以及提供一种评估 抗肿瘤药物的技术手段。方法:利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构建小鼠DSFC肿瘤模型,对肿瘤微环境内 肿瘤尺寸、血管形变、血流灌注量等参数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监测,获得肿瘤微环境内的精确信息。同时评估纳米基因治疗药 物PCL-PDEM-siRNA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裸鼠DSFC模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的成瘤率可达90%以上。肿瘤接种后2 d即 可见接种区域毛细血管增多,4 d后可观察到边界清晰的肿瘤形态,第4~8天可见肿瘤区域血流灌注量显著提高。纳米药物 注射4 d后肿瘤区域增长速度减缓,出现明显的肿瘤抑制效应,8 d后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减少,血流灌注量趋于稳定。结论: 本研究为肿瘤微环境的精细化成像提供了新的策略,对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设置空白对照组、紫杉醇(10 nmol/L)、SAHA(10 μmol/L)、紫杉醇(10 nmol/L)+SAHA(10 μmol/L)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IC50。RT-PCR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抑癌基因p27 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表达。结果:紫杉醇、SAHA、紫杉醇+SAHA联合组处理HeLa细胞24 h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5.93%±5.32%、46.38%±3.66%、54.27%±4.02%,联合组抑制率与紫杉醇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29.12%±3.09%、65.26%±3.03%、77.02%±3.86%,联合组抑制率最强,显著高于SAHA组和紫杉醇组(P < 0.01)。经SAHA预处理后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IC50较单独紫杉醇组均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紫杉醇组、SAHA组、紫杉醇+SAHA联合组细胞中p2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845±0.548、0.978±0.117和10.601±0.673,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878±0.068、1.148±0.018、1.282±0.033,联合组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AHA组和紫杉醇组(P均 < 0.01)。结论:SAHA联合紫杉醇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增强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对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模型的时效性、细胞接种密度依赖性及细胞类型特异性进行分析。采用显微操作及单克隆培养法获得小鼠精子与HeLa细胞融合的嵌合型单克隆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体外扩增Y染色体特异基因TSPY的方法鉴别宫颈癌石蜡组织中的嵌合型肿瘤细胞。结果:精子与肿瘤细胞在体外的融合通常发生于共培养后的1.5 h,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率随细胞接种密度的升高而降低,精子与腺癌来源的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细胞融合率。在20例宫颈癌蜡块标本中我们发现1例存在嵌合型肿瘤细胞,而且其TSPY基因存在1处有义突变。结论:精子与肿瘤细胞融合存在时效性、细胞接种密度依赖性及细胞类型特异性特征。在宫颈癌标本中存在嵌合型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航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发展提高了气体和离子检测的分辨能力和检测精度。航天环境中由于监测舱内污染物和航天员健康状态的需要,对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分辨力和检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用于太空项目的电子鼻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将来可能应用于航天环境监测、航天员健康监测、细胞检测方面的电子鼻和电子舌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荧光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领域,但这种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代谢情况尚不清楚,在临床应用之前,需对其在体内的动态分布蓄积进行观测,系统评价其在吸收、转运及代谢过程中会对生物个体、组织、细胞甚至生物分子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毒副作用。方法:本文选取六周龄的雌性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将100μL浓度为289 nmol/L的CdSe/CdS/ZnS荧光量子点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血液循环,分别处理1天、7天、14天后,处死小鼠,统计主要脏器重量变化,并制作组织涂片和石蜡切片。结果:组织涂片结果表明,各脏器中的量子点呈现动态分布。作用1天后,脾脏、肝脏、肺、心脏、肾脏和卵巢中都有量子点的分布,其中脾脏中最多;作用量子点7天后,脾脏蓄积减少,而肺部蓄积增多,肝、肾、卵巢蓄积量变化不大;作用14天后,各脏器中量子点明显减少,心脏和肾脏已无量子点蓄积,提示量子点已经从这些脏器中清除了。作用14天后,小鼠卵巢中仍存在量子点,提示量子点可能会在对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中滞留并造成生殖毒性。结论:石蜡切片结果表明,量子点在各脏器的蓄积未产生明显的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