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典型Kaposi's肉瘤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16例具有广泛皮肤黏膜病变的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予以AD方案(阿霉素+氮烯咪胺)全身静脉化疗,并针对严重的皮肤病损处给予电子线放疗。化疗:ADS(阿霉素)50mg/m2,D1,DTIC(氮烯咪胺)300mg/m2,D1,D2,D3,静脉化疗,同步治疗期间化疗两周期,放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4周期。放疗:电子线局部放疗,根据皮损厚度选择能量4-8mev,总量30-54GY/15-28F,常规分割。结果:近期疗效:CR 31%,PR 69%,有效率100%。远期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75%。局部放疗部位病变局控率1、3、5年分别为78%、64%、48%。死亡3例。死因:1例在随访中发生B细胞淋巴瘤;2例死于内脏病变进展。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广泛性经典型Kaposi'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常见于老年人,常在诊断后因身体状况不佳或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或不宜手术,放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常规放疗由于受到放疗技术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限制,放疗剂量提高困难,直肠、膀胱副反应重~([1]).本研究回顾分析39例前列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组患者PCI前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前后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循环抵抗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FR)、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治疗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MR、CFR、PT、FIB、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IMR、FIB及MPAR低于氯吡格雷组,CFR高于氯吡格雷组,PT短于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MPO、s 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MPO、s CD40L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PCI后微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KS)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6例Kaposi’s肉瘤患者共有66个照射野,按总剂量不同分为三组,〈40Gy组,40Gy-45Gy组,46Gy-52Gy组。采用加速器x线,电子线或混合射线常规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结果:本组66个照射野总的客观缓解率(CR+PR)66.7%,其中〈40Gy组为41.7%,40DGy-45Gy组为81.8%,46Gy-52Gy组为80.6%。40Gy~45Gy组与46Gy-52Gy组疗效优于〈40G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皮炎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重,〈40Gy组Ⅲ°~Ⅳ°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40Gy~45Gy组为27.3%,46Gy-52Gy组为77.4%,46Gy~52Gy组Ⅲ°~Ⅳ°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高于40Gy~45Gy和〈40Gy组(P〈0.001),但皮损局部消炎处理后基本可痊愈。26例患者5例KS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患者死于皮肤及肺部感染,其余20例患者带瘤存活。结论:Kaposi’s肉瘤是一种放射治疗敏感的恶性肿瘤,常规分割照射剂量40Gy-52Gy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KS)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6例Kaposi's 肉瘤患者共有66个照射野,按总剂量不同分为三组,<40Gy组,40Gy~45Gy组,46Gy~52 Gy组.采用加速器X线,电子线或混合射线常规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结果:本组66个照射野总的客观缓解率(CR+P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典型Kaposi's肉瘤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16例具有广泛皮肤黏膜病变的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予以AD方案(阿霉素+氮烯咪胺)全身静脉化疗,并针对严重的皮肤病损处给予电子线放疗.化疗:ADS(阿霉素)50mg/m2,D1,DTIC(氮烯咪胺)300mg/m2,D1,D2,D3,静脉化疗,同步治疗期间化疗两周期,放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4周期.放疗:电子线局部放疗,根据皮损厚度选择能量4-8mev,总量30-54GY/15-28F,常规分割.结果 近期疗效:CR 31%,PR 69%,有效率100%.远期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75%.局部放疗部位病变局控率1、3、5年分别为78%、64%、48%.死亡3例.死因:1例在随访中发生B细胞淋巴瘤;2例死于内脏病变进展.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广泛性经典型Kaposi'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瘢痕瘤是一种由皮肤纤维母细胞增殖及凋亡平衡失调所导致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生有瘢痕体质的个体,对皮肤外伤出现过度反应,表现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蔓延超过伤口,  相似文献   
8.
25例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了解病人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K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均为少数民族,维族24例,哈族1例.经典型KS主要累及四肢,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艾滋病相关型KS病变广泛,除皮肤病变外,常多系统器官受累.7例经典型KS采用放疗,平均剂量为3771cGy,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1.4%(5/7);部分缓解率28.6%(2/7),有效率100%,放疗7例均存活.余11例经典型KS采用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部分缓解率36.4%(4/11),无完全缓解率,6例存活.7例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以高效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新疆地区KS以少数民族常见,汉族罕见.放射治疗对K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40Gy左右为宜,同时加生物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疗效.艾滋病相关的KS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