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中约80%以上在直肠指检可发现的范围内,其发生部位的特点是:位于狭小的骨盆腔内、邻近肛门,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自19世纪末,很多外科学家对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研究,企图寻找理想的手术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 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endostatin能够抑制裸鼠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减轻肿瘤的血管密度。结论:endostatin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秦海  董新舒  赵鹏 《天津医药》2004,32(7):408-408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文献报道根治术后单纯局部或低位复发占总复发的43%~45%。笔者分析了我院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183例,以探讨再次手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典型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非典型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散发性大肠癌三种不同形式大肠癌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病历和电话访谈调查2001-01~2004-12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住院结直肠癌患者及调查员面谈的方式调查2004-07~2005-07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三医院确诊的住院结直肠癌患者.结果:①共调查诊断为HNPCC的患者64例(3.57%);非典型HNPCC 28例(1.56%);散发性大肠癌1697例(94.75%).②平均发病年龄为(56.9±12.1)岁.不同形式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差别(P=0.001).HNPCC的发病年龄最小.③不同形式大肠癌的肿瘤发生部位有差别(P=0.001),总体上以直肠癌为主,HNPCC和散发大肠癌右半结肠癌较多发.④病理学特点中,病理形态、组织学分类及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而Dukes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44),HNPCC以C期为主,非典型和散发大肠癌以B期为主.结论:典型HNPCC发病年龄早,右半结肠高发.建议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长期监测和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6,0.2 mL)、L-NAME组(n=6,1.5 mg/kg)、5-FU组(n=6,5 mg/ kg)、L-NAME 5-FU联合组(n=6,L-NAME 1.5 mg/kg,5-FU 5 mg/kg),皆以灌胃方式给药,3次/wk,共2 wk.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观察L-NAME的体内抗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L-NAME,5-FU,L-NAME 5-FU组抑瘤率分别为34.1%、46.0%、74.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与L-NAME,5-FU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MVD值对照组为28.9±2.7,L-NAME组为16.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NAME组移植瘤VEGF蛋白的表达(113.14±2.34),与对照组(98.56±1.76)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L-NAME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5-FU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1976-2002年间收治的530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3.7%,病变部位以直肠(301例)和乙状结肠(102例)多见,占76.0%.围手术期死亡18例,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3%和39.7%.470例(88.7%)行根治性切除术,60例(11.3%)行姑息性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45.3%和0(P<0.05).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根治情况、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龄不是根治性手术的禁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全盆腔器官切除术治疗晚期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全盆腔器官切除术治疗晚期及复发直肠癌的体会。采用此方法治疗的9例中有2例已生存3年以上,除1例死亡外,其余生存1年~2年6个月。操作要点为尿痿的造设,作法是,左侧输尿管于腹膜后牵至右侧,与右侧输尿管一并于右下腹造设尿痿。对于过多的腹膜缺损,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以带蒂的大网膜或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全盆腔器官切除术为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9.
黑斑息肉综合症的治疗一附一家族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临床上对黑斑息肉病是家族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黑斑息肉病一家族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系中6例患者1例可疑者,2例行肠套叠复位加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小肠局部切除加直肠部分切除;1例十二指肠息肉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内窥镜下切除术。其中2例最终死于肺癌,1例死于癌变肝转移。结论:黑斑息肉病是家族性疾病,可以癌变,并可以并发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应行终身监测。治疗首选胃镜、肠镜下切除术,外科手术力求简洁,为术后随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黑斑息肉综合症的治疗-附一家族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临床上对黑斑息肉病是家族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黑斑息肉病一家族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系中6例患者1例可疑者,2例行肠套叠复位加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小肠局部切除加直肠部分切除1例十二指肠息肉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内窥镜下切除术.其中2例最终死于肺癌,1例死于癌变肝转移.结论黑斑息肉病是家族性疾病,可以癌变,并可以并发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应行终身监测.治疗首选胃镜、肠镜下切除术,外科手术力求简洁,为术后随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