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近期安置1例ICD,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为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者施行了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AD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根据心衰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0例,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对比治疗24h、48h和72h后患者尿量平均值变化,新活素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10和0.035).治疗72h后.新活索组患者左室内径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新活素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结论:新活素町以有效改善ADHF整体临床状况,快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P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其中无痛(PMI)组27例,胸痛(CPMI)组4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MI发生率38.6%(27/70);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6h(入院第一时间)PMI组为18.5%(5/27),CPMI组72.1%(3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MI组入院前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其中合并SMI为70.4%(19/27)、糖尿病为59.3%(16/27),CPMI组为27.9%(12/43)和20.9%(9/43),PMI组高于CPMI组(P<0.05)。有溶栓指征并进行治疗的PMI组为29.6%(8/27),CPMI组72.1%(31/43),PMI组低于CPMI组(P<0.05)。PMI组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率分别为59.3%(16/27)、25.9%(7/27)和11.1%(3/27),CPMI组为27.9%(12/43)、11.6%(5/43)和4.7%(2/43),PMI组高于CPMI组(P<0.05)。结论老年人PMI的临床表现隐匿,不典型,合并症多,并发症严重,就诊时间晚,可接受溶栓者少,病死率高。应提高对老年人PMI的认识,及时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78岁。其中4例行双房起搏(AAT),3例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DDD),经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起搏电极导线,分别用于起搏右房、右室和左房。结果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冠状静脉窦电极顶端距冠状静脉窦口2.5—3.5cm,P波振幅为1.6—5.5mV、阻抗624—808Ω,、单极起搏阈值0.5—0.7V。随访2—31个月,7例均健在,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发作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双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0名EH患者和139名对照者。EL584C/T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果EH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3%,42.5%,1.1%;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1%,38.8%,5.0%。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22.5%和24.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在矫正传统的EH高危因素后,EL584C/T多态性仍然与EH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同时表明EL584C/T多态性与血脂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汉族人群E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