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伊立替康(艾力,CPT-11)180mg/m^2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90分钟,第一天;CF200mg/m^2静滴2小时,第一天;5-Fu400mg/m^2静推后,5-Fu2.0mg/m^2用微量化疗泵持续静推44小时,每两周重复,至少应用两周期。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标准分别对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全组18例,共进行67周期,平均4周期;CR0例,PR6例,SD7例,PD5例,有效率为16.7%。中位缓解期5个月;疾病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CPT-11为主联合CF/5-Fu双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毒性反应降低,是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胃癌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1968年1月 ̄1993年1月25年间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的青年人胃癌312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5.1%。将所有病例以年龄组划分为4组:≤35岁组,36 ̄50岁组,51 ̄65岁组,≥66岁组。对≤35岁青年人胃癌与各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49.2%)、粘液细胞癌(26.6%)为多,83.3%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腺鳞癌极为少见,我院于1967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40~60岁,平均48岁。男女之比为1∶2。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患者的0-19%(6/3098)。本病临床表现与结直肠腺癌相似,病变位于回盲部、乙状结肠和直乙交界处各1例,另3例位于直肠。本组2例有高钙血症,测PTH正常。确诊时,3例为DukesC期,3例为DukesD期。病理检查:巨检大小直径3-5~6-5cm,其中2例为肿块型,4例为溃疡型。镜下:在同一结直肠内即有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2001—2009年间38例桥本甲状腺炎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D岁,术前诊断率低,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漏诊率为13.2%。全部以颈前肿块或高频超声发现癌疑结节为主诉。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临床漏诊率较高。术前仔细的触诊,和术中认真探查可疑结节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甲状腺叶的全切除或全甲和近全甲切除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通过对高通量功能基因组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一组含有转移和非转移性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芯片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转移显著相关的分子,为胃癌的治疗和生存期延长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GCNA方法对19例胃癌患者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结合临床数据,选取与临床信息高度相关的基因模块构建网络。结果:利用WGCNA我们筛选出了Lightsteelblue模块与胃癌转移明确相关,同时对模块中的基因进一步进行分析,筛选出4个基因:C5AR1、AP3M2、TYMP、ANXA2P1作为核心靶基因。通过表达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验证上述基因与胃癌发生、转移明确相关。同时,通过外部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数据库验证上述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高表达这些基因的患者有着更差的预后。并利用GSE14210数据集构建基于这些基因的预测患者预后和疾病进展模型。结果提示我们所筛选的4个基因具有成为潜在胃癌转移和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可能。结论:鉴定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4个基因,可为胃癌发生、转移和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胃癌根治术特别是肿瘤累及十二指肠时,其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尤为重要,预防和合理治疗残端瘘是提高胃癌疗效的一个环节。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全胃切除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327例,其中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发生率为48%,本文报告如下。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5~77岁,平均为52岁。胃窦癌累及十二指肠12例,胃体癌4例。其中手术缝合7例,残端闭合器闭合9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浆肌层包埋缝合。残端瘘3例发生在术后4天,13例发生在术后5~9天,即患者肠功能恢复并开始…  相似文献   
7.
总结福州市第一医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在组织管理机制与制度建设、教学条件、培训质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根据基础培训方针从管理方式、教学条件、教学保障、教学评估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确切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并结合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接评估结果积极找出我院医师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改进方法。跟随医疗发展的步伐,从业内人员素质的基本现状着手,全面提升医师的综合专业水平。从考核成绩以及考核制度出发,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带教人员的专业素养,落实积极的培训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0.69%~1.4%[1],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2],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胃肠术后发病率较高.由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损伤肠管,造成其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并存,如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较为棘手.我院2006年6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79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