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对血管吻合口及游离皮瓣愈合状况的影响,探讨晚期头颈肿瘤患者,行游离皮瓣修复的同时,植入125Ⅰ粒子内放疗的可行性。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游离双侧下腹部皮瓣,左右交换,吻合血管,缝合皮瓣。左侧植入125I粒子归入实验组,右侧植入无活性粒子归入对照组。随机取15例大白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10周处死,切除皮瓣及吻合口处血管,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存活率,光镜下皮瓣单位面积毛细血管数量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吻合口畅通率基本一致,内膜、中膜厚度在2周观察对象中无统计学差异的改变,4周、10周实验组血管内,中膜的增生厚度明显减低。结论:本实验剂量下125Ⅰ粒子的植入放疗,不会对血管壁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下减轻血管吻合口内、中膜的过度增生;对游离皮瓣本身血运的重建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改良胸大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394例,男性286例,女性108例,年龄25~79岁。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06例)、改良胸大肌皮瓣(88例)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方法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总结2种皮瓣修复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本组39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97.1%(297/306),改良胸大肌皮瓣组成活率97.7%(86/88);手术总时间2组相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3~4 h,改良胸大肌皮瓣组1.5~2.5 h;术后1年,UW-QOL评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与胸大肌皮瓣组相比,在外观、言语功能及肩部运动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改良胸大肌皮瓣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复杂缺损的修复,改良胸大肌皮瓣对血管条件、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血管吻合口及游离皮瓣愈合状况的影响,探讨晚期头颈肿瘤患者,行游离皮瓣修复的同时,植入125I粒子内放疗的可行性.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游离双侧下腹部皮瓣,左右交换,吻合血管,缝合皮瓣.左侧植入125I粒子归入实验组,右侧植入无活性粒子归入对照组.随机取15例大白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10周处死,切除皮瓣及吻合口处血管,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存活率,光镜下皮瓣单位面积毛细血管数量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吻合口畅通率基本一致,内膜、中膜厚度在2周观察对象中无统计学差异的改变,4周、10周实验组血管内,中膜的增生厚度明显减低.结论:本实验剂量下125I粒子的植入放疗,不会对血管壁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下减轻血管吻合口内、中膜的过度增生;对游离皮瓣本身血运的重建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的三叶前臂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底癌患者12例, T分期均为T2期, 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9例, 中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肿瘤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 缺损面积为5.0 cm×4.5 cm至8.0 cm×6.0 cm。制备三叶前臂皮瓣修复缺损, 皮瓣大小为4.0 cm×1.5 cm至8.0 cm×2.0 cm。供区Z形直接缝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 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38.6个月, 患者无感觉、功能障碍, 吞咽、语言功能满意。结论三叶前臂皮瓣可有效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同时供区能直接缝合, 避免因植皮造成的第2供区以及植皮后影响前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成因,总结其应对方法,以期提高该类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52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结果】出现皮瓣危象共48例,急救探查后抢救成功18例,最终坏死30例,手术成功率94.2%。【结论】皮瓣坏死受患者全身情况、皮瓣制取方法、供受区情况及术中术后处理措施等多因素的影响。应对的关键在于保持皮瓣血流通畅、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充分引流及良好的口腔护理等。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带蒂胸大肌皮瓣因为具有多种优点一直是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应用的经典组织瓣。当今,随着显微技术普及和提高,游离组织瓣逐步取代了带蒂组织瓣。然而,临床上并非所有病例均适宜接受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邻近带蒂组织瓣更安全可靠。拟通过改进胸大肌皮瓣的制备及修复方法,探讨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时的应用。方法:在皮瓣设计方案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改进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患者51例。结果:51例改良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缺损区修复后外形和供区外形情况满意,缺损区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术后功能损伤最小化。结论:胸大肌皮瓣在设计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良,提高了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的范围及修复的距离,减少皮瓣坏死的概率,术后供区和受区外形、功能效果满意,目前仍然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巨大头皮恶性肿瘤患者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43~62岁,平均52.6岁。鳞状细胞癌17例,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病程3个月~6年,中位时间22.1个月。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后,头皮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17 cm×12 cm;2例颅骨受累者切除全层颅骨后,缺损面积分别为10 cm×8 cm、12 cm×10 cm。制备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6 cm~20 cm×8 cm;钛网修复颅骨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因局部复发侵犯颅内于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6.6个月。术后皮瓣外观较满意,随访期内无破溃发生。供区切口遗留线性瘢痕,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可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同时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避免因植皮产生第2供区。  相似文献   
8.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ICG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的活体组织实时近红外显像技术,临床上可对实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差异显像,评估肿瘤范围及手术切缘。该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外科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适应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范。在前期开展的ICG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OSCC外科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基础上,经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共同商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ICG荧光成像技术在OSCC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期指导OSCC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TA并三维重建技术对穿支进行定位和选择,设计皮瓣及手术方案,以期最合理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60例头颈肿瘤切除术后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患者,随机分配成A、B组.A组术前双侧下肢CTA血管成像并三维重建,指导设计皮瓣;B组术前以彩色多普勒定位穿支.比较两组准确率、取瓣成功率、平均花费时间、供瓣区多余创伤等方面的差别.结果:A组中2例术前血管成像不满意,未实施计划.其余28例手术均按计划取瓣成功.B组术前1例未发现穿支,其余29例均探测到穿支,但术中发现穿支定位有一定误差.A组在取瓣成功率、取瓣时间优于B组,供瓣区多余创伤小于B组.结论:应用CTA并三维重建技术,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进行选择和定位,可以提高制备皮瓣的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并最大限度减少供区创伤,尤其设计多瓣进行复杂缺损的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侵犯眼眶及颅底的鼻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侵犯眼眶及颅底的30例鼻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其中4例加用了辅助切口。术后均使用激素治疗并常规行鼻内镜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50-150ml。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鼻塞等症状明显改善或痊愈。随访2年以上,除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复发外,其他均未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囊肿的有效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手术难度的估计和器械的准备非常重要。为将囊肿内容物彻底清除及改善外观,合适的辅助切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