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高渗性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何晓彤,鹿立法,王顺清,唐世超患者马某某,男,67岁。因颈部色块4月余伴头昏、乏力1个月,于1992年4月17日入院。1991年11月于外院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体检:T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义BCR和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寡核苷酸体外抑制K56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K562细胞培养,观察反义BCR/ABL寡核苷酸体外对K562细胞数、台盼蓝拒染率及克隆形成等的影响。结果:经反义BCR/ABL寡核苷酸b3a2(ASb3a2)处理后培养8d的K562克隆抑制率达6069%,液体培养中细胞数从24h开始较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从8h开始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CR/ABL寡核苷酸b2a2(ASb2a2)及无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数和存活率无明显影响;3种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数和存活率也无影响。结论:ASb3a2对K562细胞有序列特异性的抑制作用。ASb3a2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在于它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Ring和YY1结合蛋白(RYBP)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转录抑制因子,目前认为是多梳(Polycomb group,PcG)蛋白家族成员,与白血病、淋巴瘤、宫颈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1-3].我们在前期实验中发现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和白血病细胞系HL-60、SHI-1和K562细胞明显地高表达RYBP,且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骨髓MNC RYBP表达量明显下降,复发时再升高[4].说明RYBP基因的表达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预后等有关.我们试图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HL-60细胞RYBP表达,观察HL-60细胞增殖与凋亡,进一步探讨RYBP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2岁,因发现三系减少2个月,反复气促10 d于2014年4月22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因排尿困难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发现三系减少,入院血常规:WBC 2.08×109· L-1,Hb 78 g/L, Plt 11×109· L-1。患者拒绝骨髓穿刺等检查,入院3 d后签字出院。10 d前因气促、双下肢水肿再次入院,血常规:WBC 1.59×109· L-1, Hb 53 g/L, Plt 12×109· L-1。入院体格检查:贫血貌,瘀点瘀斑未见,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无压痛,双肺可及湿啰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中度水肿,指凹征(+)。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0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长期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Plt(40~50)×109· L-1]病史2年余。其余个人、婚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常规检查生化全套:血肌酐120μmol/L,尿酸387μmol/L,总胆红素15.5μmol/L,间接胆红素7.10μmol/L,直接胆红素8.4μmol/L,总蛋白66.4 g/L,白蛋白28.2 g/L,乳酸脱氢酶203 U/L,碱性磷酸酶98 U/L,谷草转氨酶9.2 U/L,谷丙转氨酶3.6 U/L,总钙1.94 mmol/L;叶酸11.27 nmol/L,维生素B12325.1 pmol/L,铁蛋白748.7 ng/mL;结合珠蛋白2.16 g/L;Ham′s酸溶血试验阴性;Pro-BNP( S)465 pg/mL;自身抗体全套阴性;体液免疫6项:C30.822 g/L,C40.185 g/L,IgG 14.6 g/L, IgM 0.298 g/L, IgE 57.67 ng/mL, IgA 3.54 g/L,Lam 221.0 mg/dL,Kap 341.0 mg/dL;腹部B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血液专科检查:骨髓穿刺(髂后):取材一般,骨髓增生减少,红系占26%,相对升高,中晚幼红可见病态造血。组化:PAS个别幼红弱阳性。血片:白细胞减少,见有核红4个。免疫分型:粒系41%,单核8%,淋巴42%,有核红2%,未见显著异常抗原表达。核型分析:46XY+1,der(1,7)(q10;p10)[7];Jak2基因突变(+);骨髓活检:造血面积占5%~30%,可见三系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免疫组化:CD3、CD5、CD20、CD79α均阴性, CD117散在阳性,MPO部分阳性,CD61巨核细胞阳性,Ki-67阳性率20%,Ag染色:网状纤维丰富。考虑:骨髓纤维化。结合患者病史及目前检查讨论后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白消安 (BU)和环磷酰胺 (CTX)组成的预处理方案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non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 plantation ,NSCT)治疗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均实现供者造血细胞植入 ,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 1。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因年龄因素、脏器功能不良或HLA配型不合而选用NSCT。其中移植前经化疗达到缓解的 4例 ;处于慢粒慢性期 1例 ;处于全血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34例血液病患者,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1例,肿瘤性血液病18例;进行无关供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11例,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移植前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者氟达拉滨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A(CsA).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的植入率为91.2%.移植后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形成了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MC),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9次后,例由MC转变为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随访12(3~96)个月,共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例,GVHD 15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大的肿瘤性血液病患者经以ATG为基础的NST后,再给予DLI,其cGVHD的发生率高,且合并感染,对治疗的反应差;而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患者发生cGVHD后治疗反应较好.移植100 d前后患者分别死亡3例和5例,其中3例死于广泛性cGVHD.结论 患者的年龄大、有合并症、以ATG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肿瘤性血液病是NST后患者并发cGV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即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邯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 2岁。因反复腰痛 8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经骨髓、X线、血清M蛋白等检查 ,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ⅢA期。用VBAP方案 (VCR、BCNU、ADR、Pred)化疗 1个疗程 ,骨髓象浆细胞由 2 2 .5 %上升到 39%。随后改用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治疗 ,共 2个疗程 ,骨髓象浆细胞降至3.5 % ,血浆M蛋白由 35 .8%降至 2 5 .8%。随后即以非清髓性预处理策略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 SCT)。供者为其胞姐 ,HLA配型全相合 ,ABO血型供者为O型 ,受者为B型 ,属次要不合 ,供者每天用rhG 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方法.观察应用强免疫抑制剂及胸腺球蛋白与减量的消胺为预处理方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移植后效应以及降低并发症的特点.方法:选择2002-11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1岁患者.出生时即诊断为纯合子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经患者家属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患者实施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妹妹,血型相同,HLA配型全相合的杂合子轻型β-地中海贫血.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35 mg/(m2·d),马利兰 4 mg/(kg·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00 mg/d.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d×7 d;于移植前1 d至移植后1 d连续3 d采集细胞总量为:CD34 3.22×106/kg,单个核细胞4.52×108/kg,CD3 T细胞22.33×107/kg,当天输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环孢素A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并渐减量,甲基泼尼松龙在2个月内停药.采用骨髓细胞的XY/XX的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法DNA指纹图检测植入证据.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为:1.26×109 L-1, 28.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 50×109 L-1,血红蛋白> 60 g/L, DNA指纹图为混合性嵌合体,性染色体示供者细胞占96%.移植后44 d,血红蛋白< 45 g/L,XY染色体占94%,行动员供者干细胞输注,输注CD34 1.02×106/kg,单个核细胞1.20×108/kg,T细胞(CD3 )2.2×107/kg,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移植后75 d供者嵌合体占40%,停用环孢素A,供者嵌合体上升至96%,移植后120 d,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状态.无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和感染的发生.结论:以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强烈免疫抑制剂、减量马利兰为基础预处理方案,实施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可达到造血细胞在患者体内的迅速植入,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