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苍附导痰丸组成药物的成分数据,筛选其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Drug 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及Uniprot疾病数据库中PCOS相关靶点;检索GEO数据库,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苍附导痰丸和PCOS成分、靶点间的相互关系网络,利用筛选出的关键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在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的基础上,得出苍附导痰丸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靶点之间结合的可靠性。结果 共筛选出活性成分单体46个,159个苍附导痰丸治疗PCOS的共同靶点。结论 苍附导痰丸治疗PCO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推测苍附导痰丸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从而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卵巢功能,因而可以改善肥胖及卵巢排卵的临床症状,为后期研究苍附导痰丸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 diverticula,PAD)是消化道常见病变之一,总发病率为0、16%~27%。一般多无典型症状及体征,由于其解剖结构关系,可引起胰胆系统并发症,临床上称之为PAD综合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纤维胃镜、十二指肠镜等检查均能诊断PAD。临床表现与胆囊炎、胰腺炎、胆石症相似,易误诊、漏诊甚至治疗失败。本文就PAD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价值做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前期探索、初步构架、完善成熟等环节,在这一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完全套用西医标准导致中医特色及优势弱化流失;中医特色性疗效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规范;专家组中医化,不能充分捕捉到中西医的共性认识;研究方法受中医思维影响,缺乏科学性严谨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完善、规范并凸显中医特色及优势的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西医并未有确切有效的根治疗法与措施,中医药治疗HIV/AIDS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艾滋病人无症状期的防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缺乏多中心、大数据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及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大范围内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以及各种临床研究的兴起,中医药治疗AIDS的临床实验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医药防治HIV/AIDS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复方制剂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表明中医药治疗AIDS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可用于辨别影像学上动脉瘤样大脑中动脉(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的特征。 方法 收集3例影像学上表现为动脉瘤样的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同期20例MCA小动脉瘤(直径≤5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5例Pubmed文献数据库上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和MCA分叉部小动脉瘤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包括MCA分支数量、动脉瘤外观(圆锥状、柱状和囊状)、动脉瘤高(Ha)、动脉瘤宽(Wa)、动脉瘤颈宽(Wn)、动脉瘤水平分支最大宽度(Wb)、是否合并烟雾血管和动脉瘤比例参数(Ha/Wa>1、Wa/Wn≤1和Wa/Wb≤1)。 结果 t检验和Fisher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圆锥状(P=0.015)、囊状(P=0.011)、Wa/Wn≤1(P=0.011)、Wa/Wb≤1(P=0.022)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圆锥形状(P=0.046)和Wa/Wb≤1(P=0.031)为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相关的特征。 结论 诊断MCA分叉部动脉瘤时,若动脉瘤为圆锥状且宽小于相同水平分支最大宽度时,应考虑MCA闭塞的可能性。可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疗法被广泛地运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中,其中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仍是目前艾滋病的常见治疗方法。然而,在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不能很好地重建。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机体免疫功能不断受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机会性感染。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经常发生的感染,若不及时治疗,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死亡。因此,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合并咳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合并咳嗽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归纳,希望给以后的研究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及判断缺血病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2例急诊CT平扫,24例均行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获得图像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15例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结果 23例肠壁增厚,其中可逆性缺血20例,不可逆缺血3例.3例肠壁变薄者为不可逆缺血.21例肠壁密度减低,5例肠壁密度增高.增强扫描,可逆性缺血中有7例肠壁强化增加,不可逆性缺血中4例肠壁强化减弱或不强化,2例非阻塞性肠缺血表现为部分强化.6例肠壁积气和4例肠管扩张均见于不可逆性肠缺血;门静脉积气2例,7例出现肠梗阻;SMA/IMA主干和/或分支硬化性狭窄7例,其中4例出现肠系膜小血管广泛钙化;缆绳征21例;漩涡征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4例;5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3例患者找到结肠肠缺血之病因.结论 16层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及判断缺血病因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它的正确执行与实施,有关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等,组织了QA工作网,出版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报告,希望使当地各放疗机构的放射治疗水平达到这个地区、国家和国际的水平。目前中国仅有少数单位开展类似的工作和建立相关的工作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谷氨酰胺代谢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筛选谷氨酰胺代谢相关的特征基因鉴定肝细胞癌,以及抗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从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获取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的基因表达样本,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GMRGs),之后通过lasso回归和step cox分析构建了预后模型,并评估了高低危组的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差异。结果: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出23个差异表达的GMRGs,相关性环图和PPI蛋白互作网络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单因素cox筛选出14个P<0.05的GMRGs。通过lasso回归和step cox得到4个最具有特征的基因(CAD、PPAT、PYCR3和SLC7A11),构建了风险模型,并在TCGA数据集和GEO数据集中证实该模型可靠预测能力。最后,高危组的的免疫治疗优于低危组,低危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治疗优于高危组。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为特征的可靠的预后风险模型,该模型可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作为预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后生存指标的可能性,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7年间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682例NSCLC患者外周血疗前CD+4T细胞、CD+4/CD+8比值水平对临床因素、生存的影响,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合110例疗后免疫细胞水平变化验证预测预后的价值。计数结果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显著延长生存,多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是延长生存的因素,并可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与总生存有良好的相关性;CD+4T细胞水平43.15%作为临界值均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高水平、联合CD+4/CD+8>1.65的生存延长。结论 外周血治疗前CD+4T细胞的基线水平是Ⅳ期NSCLC生存的预后因子,而外周血治疗前CD+4/CD+8比值预测预后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