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M26+DDP方案同期联合脑放疗治疗支气管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随着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明显上升,文献报道达30%-50%。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为止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脑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气管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与单放疗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毒性反应。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1年10月将41例支气管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20例进入同步放化疗组,21例进入单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0岁(范围40—70岁),非小细胞肺癌16例,小细胞癌4例;单放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岁(范围40—73岁),非小细胞肺癌19例,小细胞癌2例。同步放化疗组化疗方案:鬼臼噻吩甙(VM26)每天60mg/m^2,d1-3;顺铂(DDP)60mg/m^2,d1;放射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6MV-X线照射,3Gy/次,全脑照射二周总剂量为30Gy/10次。单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案同同步放化疗组。结果:全组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CR)为25%,部分缓解率(PR)为50%,无变化(SD)为25%。单放疗组CR为4.76%,PR为33.33%,无变化(SD)为61.9%。两组的CR率及有效率(CR+P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P=0.019)。同步放化疗组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44.44%、33.33%、11.11%,中位生存时间为14月。单放疗组的1、2、4年生存率为31.58%、26.67%、0%,中位生存时间为11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2015)。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40%),血小板下降(25%)和胃肠道反应(50%)与单放疗组比(4.76%,0,9.5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7,P=0.016,P=0.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癌脑转移治疗同步放化疗的方案,其近期有效率优于单放疗,并且有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可能性,虽毒副反应增加,但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最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全脑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1~3个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生存率,并进行生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为11.27~20.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病灶放射总剂量及全脑放射治疗后接受生物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患者的中位肿瘤局部控制时间为2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8.21~22.45),6个月、1年和2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6%、82.5%和48.9%。全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治疗相关致死性病例。治疗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病灶放射总剂量及全脑放射治疗后接受生物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1~3个脑转移瘤的患者,有选择地进行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对确定术后放疗指征及术后放疗靶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7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局部复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7例;术前病变位于胸上段8例,胸中段53例,胸下段14例;术后病理分期:Tis期0例,T1期6例,T2期17例,T3期48例,T4期4例;N0期35例,N1期40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A期26例,ⅡB期7例,Ⅲ期35例,ⅣA期1例,ⅣB期1例;病理分型:鳞癌72例,腺癌2例,鳞癌小细胞癌混合型1例;食管癌根治术中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4例,未行清扫61例;颈部淋巴结清扫9例,未行清扫6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时间为1~68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13个月.局部复发部位包括双侧锁骨上区27例,上纵隔47例,中纵隔11例,下纵隔为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吻合口复发8例.结论: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位置主要是在双侧锁骨上区、中上纵隔和吻合口,且复发者主要为未行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建议应结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分期来决定是否应行术后放疗,放疗靶区则以双侧锁上区、中上纵隔和吻合口为主.  相似文献   
6.
Ⅲ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性放化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有早期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率不高,复发率甚高,即使提高放疗技术也无法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本研究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对III期未手术的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长期生存率。方法:70例Ⅲ期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36例列入同步放化疗组,34例列入序贯化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岁(范围41~70岁),病变部位,上段18例,中段10例,下段8例,病变长度6.42±1.35 cm;序贯化放疗组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岁(范围42~68岁),病变部位,上段16例,中段11例,下段7例,病变长度6.35±1.53 cm。化疗方案:5-FU 500mg/m2,静脉滴注d1-4,DPP 70mg/m2,静脉滴注d1,3周一疗程,共2疗程。同步放化疗组:在化疗第一天即进行放疗。序贯化放疗组:在2疗程化疗后,第43天起放疗。放疗方法均为:6MV X线三野等中心照射,2Gy/(次、天),5次/周,共6周,肿瘤剂量为60Gy。结果:同步放化疗组CR 11例(30.5%),PR 20例(55.5%)近期有效率(CR+PR)为86.1%,序贯化放疗组:CR 4例(11.8%),PR 18例(52.9%)近期有效率(CR+PR)为64.7%,(χ2=4.106,P=0.043和χ2=4.357,P=0.037),差异有显著意义。1、2、3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75.0%,66.7%,33.3%和67.6%,43.5%,30.0%,两组间的生存率经χ2检验,未显示有差异,但1、2、3年局控率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80.6%、62.1%,44.4%vs 70.6%,54.2%,23.1%(χ2=8.411,P=0.015)。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血白细胞和放射性食管炎均大于序贯化放疗组(χ2=8.826,P=0.004和χ2=1.348,P=0.001),但III+IV度反应无差异(P>0.05),并且患者均能接受。结论:以5-FU和DDP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III期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和局控率,有增加长期生存率的趋势,毒副反应虽大于序贯化放疗组,但患者均能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对比评估RPA和GPA两种预后指数对临床及研究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8月在我科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28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根据RPA和GPA两种预后指数分别建立预后模型,并分析模型中各亚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各亚组生存率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各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33个月,其中接受全脑放射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95%CI:7.07~8.9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的KPS评分、原发肿瘤控制情况、年龄、脑转移灶数目、颅外转移情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RPA和GPA指数建立的预后模型,各亚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KPS评分、原发肿瘤控制情况、年龄、脑转移灶数目、颅外转移情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RPA和GPA两种预后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常规适形CRT与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胸腺肿瘤的剂量分布优劣。材料与方法:选取8例胸腺肿瘤患者,分别制作适形与调强计划,所有计划均给予60Gy和70Gy两种处方剂量。对于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划靶区(P1V)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均匀指数(HI)以及正常组织的最大或最小剂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调强计划的计划靶区口及肌指数为0.77和1.04,适形计划为0.52和1.13。调强计划对于肺、脊髓、食道、气管、心脏和胸骨这些正常组织均显示出更好的保护效果。调强计划的肺V。和平均剂量为15.6%和8.67Gy,适形计划为18.8%和9.62Gy;调强计划的脊髓D1%为37.42Gy,适形计划为44.05Gy;调强计划的气管V。和平均剂量为32.61%和21.24Gy,适形计划为43.00%和24.73Gy;调强计划的食道V50和平均剂量为9.04%和21.74Gy,适形计划为18.96%和24.32Gy;调强计划的心脏V4。和平均剂量为11.16%和11.29Gy,适形计划为13.93%和11.47Gy;调强计划的胸骨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为65.38Gy和43.50Gy,适形计划为68.96Gy和47.03Gy。结论:调强计划能够在提高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的同时,降低正常器官受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除是早期胸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于IV期的病变,化疗则是最常用的方案。对于局部晚期的肿瘤,尤其是不适合手术的病例,何种治疗方案效果更优则没有明确的结论。鉴于此,我们做了这项回顾性的研究,通过对三种非手术疗法的比较,希望找到一些线索。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有42例患者接受了三种非手术方案的治疗。这三种模式分别是单独放疗(radiotherapy, RT)、序贯化放疗(se-quential chemoradiation, SCRT)以及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CCRT)。并对三种方案的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治疗的相关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全组42例患者中,总的缓解率为61.9%,5年生存率为46%。RT组、SCRT组以及CCRT组的缓解率分别是43.8%、50%和87.5%(RT vs SCRT,P=0.692; RTvs CCRT,P=0.009; SCRTvs CCRT,P=0.051)。RT组、SCRT组以及CCRT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30%、50%和61.9%(RTvs SCRT,P=0.230; RTvs CCRT,P=0.011; SCRTvs CCRT,P=0.282)。共有11例患者发生了3度-4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7例出现在CCRT组,另4例出现在SCRT组。有9例患者主诉有3度放射性食道炎,其中RT组2例, SCRT组3例,CCRT组4例。另外,CCRT组还出现了2例3度的放射性肺炎。未发现致命的5度毒副反应。结论在治疗不适合手术的局部晚期胸腺肿瘤上,CCRT显示出了比RT和CCRT更好的局部控制以及长期生存优势,不过也有增加肺损伤风险的可能。对于局部侵袭性的胸腺肿瘤,CCRT可提供最佳的肿瘤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中,Ⅰ~Ⅱ期的治疗原则明确,通过手术切除即可获得理想的长期生存率,但具有局部侵袭特征的Ⅲ~Ⅳ期胸腺瘤的规范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年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