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8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化疗的进展──第十一届亚太地区肿瘤会议文献综述陈黎,王哲海第11届亚太地区肿瘤会议(APCC─11)于1993年11月16~19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现将有关乳腺癌的化疗部分作简要综述。一.术前化疗目前已公认,乳腺癌一旦形成即属全身性疾病,癌细...  相似文献   
2.
对胸部疾病的磁共振(MR)成像已取得很多经验。本文对胸腔MR成像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技术方法与CT相比,MR的显著优点是在矢状、冠状和倾斜面上直接成像。矢状或冠状MR影像能提供在横轴CT或MR映像上未显示的解剖资料。在矢状或冠状平面上经纵向调整的结构如主动脉能沿其中轴成像并且在矢状或冠状面的成像能分辩位于或靠近横轴平面的结构边缘,如主动脉中隔缺损。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NSCLC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经历了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变革,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分子-1(pr...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宋德刚  王哲海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5):540-541,544
人类细胞具有一系列DNA修复系统,以防御体内和体外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DNA损伤,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低可能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然而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增加却阻碍了疗效的发挥。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近来许多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甲基化状态以及基因的过表达均可改变DNA修复的能力,因此检测DNA修复基因的分子状态可以预测个体肿瘤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肺类癌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了1983年5月-1998年5月我院收治的17例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类癌分为典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典型类癌较不典型类癌预后好,3年生存分别为5/6,4/11,不典型类癌组,手术+化疗+放疗组和化疗+放疗组疗效相当。结论:典型类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好,不典型类癌易出现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放疗是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1974~1987年,我们收治结外恶性淋巴瘤48例。患者年龄9~73岁,平均37.6岁;病程1.5~29个月,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19例,高度恶性25例,不能分类2例。混合细胞型何杰金氏病1例。病变首发部位在鼻腔11例,回盲部7例。小肠5例,胃和睾丸各4例,乳腺3例,脑、眼眶、结缔组织各2例,直肠、股骨、牙龈、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它不仅表现为抑癌基因的特性,而且还具有磷酸酶活性,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倩  王哲海 《循证医学》2013,13(3):185-188
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由于缺乏疾病早期生存率的研究,直至21世纪辅助化疗才引起大家的关注。2004年起多个临床试验证实,Ⅱ期和Ⅲ期患者可从辅助化疗中明显获益,而ⅠB期患者是否接受辅助化疗仍有争议。近几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肿瘤学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细胞受体、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新亮点。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