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一例报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市250117)梁焕玲张华1病例报告患者52岁。因头痛1个月,加重1周于1996年9月2日住某医院神经外科治疗,CT检查示左额叶肿瘤。1996年9月10日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左...  相似文献   
2.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布较广泛,可分布于全身皮肤、眼、粘膜表面及神经系统。原发于女性生殖器的恶性黑色素瘤以外阴部多见,而原发于阴道及宫颈者罕见。为进一步了解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治疗、预后情况,本文对我院26年来收治的原发于外阴及阴道的恶性黑色素瘤共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本组发病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为51.9岁,接近文献报道外阴平均年龄为54岁、阴道为53岁的数值。9例中发生于外阴者为8例(其中阴蒂部位者3例、尿道口受侵1例),发生于阴道者1例。9例病人首次来院就诊前有3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抗CD3^ 、CD4^ 、CD才单克隆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花环形成法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genic Factor,TNF)检测药盒,检测了42例宫颈癌患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TNF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LPS诱导产生TNF的能力。结果表明:1.宫颈癌患CD3^ 、CD4^ 、CD8^ 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有明显提高。2.宫颈癌患血浆中由于受到肿癌抗原的不断刺激,TNF水平较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意义(P<0.01).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血浆中TNF的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的能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外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伴先天性色素痣一例报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市250117)马悦冰,梁焕玲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因“外阴部肿物20年”于1996年3月18日住院治疗。患者出生时,其母即发现其左侧大阴唇明显隆起,约2.0cm×3.0cm,...  相似文献   
5.
激光加放射治疗菜花型宫颈癌6例报告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市250117)梁焕玲,佟锦职,候晓彤我院1993年11月~1994年4月收治巨大莱花型宫颈癌6例,采用激光加放射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例经组织学诊断为宫颈鳞癌(...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1992年,我院收治宫内膜癌并随访5年以上者共110例,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年龄 25~39岁者5例,40~50岁者23例,51~60岁者61例,61~72岁者21例。 1.1.2 临床分期 按FiGO 1970年国际分期法,Ⅰ期21例,Ⅱ其54例,Ⅲ期29例,Ⅳ其6例,共110例。  相似文献   
7.
42例手术治疗外阴恶性肿瘤远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2例经手术且随访5年以上的外阴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38.9%、33.3%。2期病人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3期、4期,腹股沟林巴结转移者远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腹股沟洒惯清除对2期病人远期生存率影响不明显而对3期病人影响明显。结论:临床分期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2期病人应选择手术范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医院将由以前政府部门的干预作用逐步转向市场调节为主.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赢得市场份额,中医院在转制后应努力更新观念,在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树立医院管理就是经营管理,医院服务就是营销服务的概念,以优质的医疗服务,低廉的服务价格来赢得顾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6%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的外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13例,阳性率36.1%(13/36),5年生存率为15.4%(2/13);腹股沟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91.7%(11/12),并且随局部病灶的增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结论 局部病灶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成为影响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