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丽娟  杨如玉  李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56-4157,416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某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分离情况。结果 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6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5.31%;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化疗时间以及患者的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以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并以院内感染为主要类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以达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接受诊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两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明显优于两性霉素B,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存质量较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miR-28-5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MM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miR-28-5p、HMGB1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miR-28-5p表达水平降低、血清HMGB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7、16.269,P均<0.05);不同D-S分期、ISS分期患者随着分期越晚血清miR-28-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41、22.173,P均<0.05);不同ISS分期患者随着分期越晚血清HMGB1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1,P<0.05);存活患者miR-28-5p水平高于死亡患者、HMGB1水平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6、2.546,P<0.05)。高表达水平miR-28-5p、低水平HMGB1的累计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MYC和PD-L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DLBCL患者9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及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92例DLBCL组织中72例CMYC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78.3%, 76例PD-L1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82.6%;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有骨髓侵犯的DLBCL患者CMYC及PD-L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及无骨髓侵犯者(P均<0.05);预后不良组中CMYC及PD-L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且Ann Arbor分期为Ⅲ~Ⅳ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YC阳性、PD-L1阳性及Ann Arbor分期均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MYC及PD-L1蛋白在DLBCL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且是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将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组)、缓解组、难治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高于正常.难治组sLDH水平高于缓解组,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高于正常人,其变化与白血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4年我科住院的老年AML,采用不同方案化疗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AML感染发生率较非老年AML高,强化疗感染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感染以口腔、呼吸道多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高龄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L感染发生率较非老年AML高,适当降低化疗强度并联用G-CSF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具有完全缓解(CR)率高,不促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无明显骨髓抑制,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应用两药联合治疗初发APL,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治疗组为2001年7月~2004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65)岁。对照组为2000年5月~2003的5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为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5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案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CEM-C1中转染PTEN过表达载体(pBP-PTEN),同时转染对照载体(pBP),以没有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EN的水平;MTT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的水平。结果:转染对照载体的CEM-C1细胞中PTEN水平、细胞光密度(OD)值、克隆形成数目、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及PTEN、MMP-2、MMP-9、p38MAPK、p-p38MAPK水平与未转染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转染PTEN过表达载体后的CEM-C1细胞中PTEN水平和p-p38MAPK水平升高,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目、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和MMP-2、MMP-9水平降低,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9.
王媛  惠双  张成辉  郭宏强  贺海发  杨如玉 《癌症进展》2019,17(8):965-967,985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和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探讨GINS2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NS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GINS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P<0.05),生存期长于GINS2蛋白阳性患者(P<0.05)。结论 GINS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对策,以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45例患者均在粒细胞缺乏期发生感染性休克,治疗阶段显示,处于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占60.00%,明显大于初次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均在发现休克后积极扩容、抗感染、并配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得到控制缓解34例占75.56%,死亡11例占24.44%;患者出现烦躁、淡漠占71.11%,其次为血压下降,占51.11%,此外还包括口唇和甲床轻度紫绀、呼吸浅快等临床表现和体征;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体87株,其中包括细菌68株占78.16%,病毒7株占8.05%,真菌12株占13.7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耐药率<12.00%,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常发生在难治性感染或复发阶段,临床表现多先出现神情淡漠、精神烦躁和血压下降,应注意监测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难治性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