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结果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三苯氧胺组(90.6% vs.88.6%,P=0.038).三苯氧胺组亚组分析显示:LN+/HER2+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低于LN+/HER2-患者(88.2% vs 90.4%,P=0.037);HER2+/PR+患者高于HER2+/PR-患者(90.8% vs.89.5%,P=0.032).芳香化酶抑制剂组内LN(+)和LN(-)亚组中,HER2(+)患者与HER2(-)患者的三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PR+组高于HER2+/PR-组(91.9% vs.90.5%,P=0.029).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潮热、阴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肌肉骨骼疼痛、骨折的发生率则高于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Luminal B型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此效果不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薛凤霞,朱元喜,焦书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近3年来,陆续有关于子宫内膜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报道,现就此方面内容作一综述。一、...  相似文献   
3.
0~Ⅱ期乳腺癌外科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1990年6月-2000年4月对临床早期癌12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其中0期3例,I期89例,Ⅱ期33例。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102例,未放疗23例。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7周。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此后6-12个月内追加12-1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 2-5年。此外,选用同期0、I、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95例做对照观察。结果:1)病理检查:12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10例(8.0%),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16.8枚,阳性率15.2%;2)生存情况:125例随诊,>3年85例,>5年63例,全部生存。仅1例术后2.5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随诊<3年40例,1例术后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对照组95例,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是I、Ⅱ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结果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三苯氧胺组(90.6% vs.88.6%,P=0.038).三苯氧胺组亚组分析显示:LN+/HER2+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低于LN+/HER2-患者(88.2% vs 90.4%,P=0.037);HER2+/PR+患者高于HER2+/PR-患者(90.8% vs.89.5%,P=0.032).芳香化酶抑制剂组内LN(+)和LN(-)亚组中,HER2(+)患者与HER2(-)患者的三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PR+组高于HER2+/PR-组(91.9% vs.90.5%,P=0.029).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潮热、阴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肌肉骨骼疼痛、骨折的发生率则高于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Luminal B型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此效果不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结果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三苯氧胺组(90.6% vs.88.6%,P=0.038).三苯氧胺组亚组分析显示:LN+/HER2+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低于LN+/HER2-患者(88.2% vs 90.4%,P=0.037);HER2+/PR+患者高于HER2+/PR-患者(90.8% vs.89.5%,P=0.032).芳香化酶抑制剂组内LN(+)和LN(-)亚组中,HER2(+)患者与HER2(-)患者的三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PR+组高于HER2+/PR-组(91.9% vs.90.5%,P=0.029).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潮热、阴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肌肉骨骼疼痛、骨折的发生率则高于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Luminal B型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此效果不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有关人肿瘤细胞癌基因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研究最多的为ras癌基因家族(包括K-ras、H-ras、N-ras)。ras癌基因通常由12、13及61位密码的点突变而激活,ras癌基因编码由188~189个氨基酸组成的P_(21)蛋白质,该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膜,在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参于信号的传递系统。细胞内ras癌基因突变后,ras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则引起持续的信号传递,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不同肿瘤的ras癌基突变率不同,有关妇科肿瘤ras癌基因突变的研究尚少,本文研究目的为检测子宫内膜癌ras癌基点突变发生率。 此研究包括45例子宫内膜癌,其中32例腺癌、  相似文献   
7.
8.
β—胡萝卜素对TAⅡ小鼠移植性乳腺癌MA737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β-胡萝卜素对移植性乳腺癌生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及对CMF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TAⅡ小鼠移植性乳腺癌模型,荷瘤小鼠给予BC和CMF不同处理。结果(1)BC组、BC+CMF组平均每只小鼠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CMF组小鼠因化疗毒性其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CMF小鼠在实验7天内全部死亡外,BC组、BC+CMF组在实验不同时期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长期单独灌喂BC小鼠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进展期乳腺癌术前化疗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Ⅱ-Ⅲ期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给予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常规剂量CMF(CTX,MTX,5-Fu),高剂量CMF及常规剂量CEF(CTX,EPI,5-Fu),术前化疗3周;治疗后第四周,根据WHO制定的疗效标准和毒性分级标准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临床疗效CMF常规剂量组、CMF高剂量组和CEF常规剂量组有效率分别为60.38%,66.29%,70.21%.不良反应CMF常规剂量组,CMF高剂量组和CEF常规剂量组出现Ⅰ-Ⅱ度WBC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83%,5.62%,19.14%;Ⅱ-Ⅲ度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70%,19.54%,29.79%.CEF常规剂量组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及心悸等症状,无明显脱发.结论高剂量CMF化疗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剂量CMF,而且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常规剂量CEF化疗近期疗效优于高剂量CMF,但其不良反应较重,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及血象降低.这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预后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