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s-likeTcelllymphoma,SPTCL)是一种细胞毒T细胞的淋巴瘤,好发于皮下,其特征是皮下脂肪组织内有原发的小、中或大的多形性T细胞,围绕脂肪细胞呈花环状排列,瘤细胞有明显的核碎裂、核坏死。SPTCL是近年才确定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新亚型,1994年由国际淋巴瘤研究协作组(REAL分类)正式命名,2000年WHO分类将其纳入外周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肿瘤中。本病属于少见类型的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比较特殊,国内报道极少,国外报道也不多,我…  相似文献   
2.
姚文莲  徐薪 《武警医学》2017,(8):799-803
目的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的表面形态变化,为提高乳腺癌HER-2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提供新方法.方法 利用AFM分别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形态特征并对特征参数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进行定量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HER-2阳性表达组的乳腺癌细胞形态和阴性表达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HER2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隆起较“尖锐”,隆起物高且偏细,每个单倍计数面积内的隆起物数目较多;而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隆起较“粗大”,隆起物低且偏粗,每个单位计数面积内的隆起物数目明显减少.两组细胞在平均粗糙度[(21.87 ±2.46)/(32.65±1.03),P<0.000]、平均峰高度[(13.94±1.01)/(31.15±3.89),P<0.001]、平均凹陷深度[(11.09±6.36)/(33.58±3.15),P<0.001]和表面积差值[(6.27±2.03)/(19.65±1.13),P<0.001]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形态变化趋势与此一致.结论 细胞膜表面结构因细胞功能状态的不同而不相同.相同肿瘤细胞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其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早期诊断及细胞诊断提供依据,为提高HER-2的阳性率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下颌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带有牙根的下颌固定义齿模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得表面三维点云数据,经过软件处理形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立的下颌固定桥模型仿真效果好、精确度高,基本满足了口颌系统中力学分析的需要。结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捷、准确地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原子力显微镜对9种常用液体有形颗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 9种实验室常用液体所含有形颗粒的形态 ,找出含颗粒较少的最佳液体。方法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9种液体。结果  10 %甲醛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中含不规则形的颗粒 ;3%戊二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0 )、PBS缓冲液 (pH =7 2 )、生理盐水则含形态特异的颗粒和不规则形颗粒 ;Tris缓冲液 (pH =7 2 )中颗粒少见 ;5 %葡萄糖溶液中颗粒罕见。结论 对AFM实验室筛选液体 ,继续进行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 2012 -06 至 2012 -08 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钙化类型,以及和术中、术后病理结果之间关系。结果 58例中,良性病变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术前超声甲状腺结节钙化检出率39.7%,术后病理的钙化检出率为38%,术中冷冻的钙化检出率为17.2%。良性病变钙化检出率为16.1%,良性病变微钙化检出率6.4%;甲状腺乳头状癌钙化发生率66.7%,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1.9%。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的钙化发生率、微钙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的单个结节钙化发生率为20%,恶性病变的单个结节钙化发生率为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超声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的微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确诊为恶性腹水的患者共136例,分成两组,A组腹腔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40 ml,联合应用热疗。B组单独应用热疗。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腹水消失的影响有无差别。结果治疗6次后,两组腹水消失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优于B组。讨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热疗对消除恶性腹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人淋巴结支架中血管三维结构重建的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支架包括血管、淋巴管和网状支架。目前国内对人淋巴结支架三维结构的研究不多见。淋巴结内的血管具有特殊性,在整个支架系统中的作用相对重要一些,也是研究的重点。利用计算机重建其组织切片的三维结构,建立一个直观又清晰的血管三维关系图,为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成分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成分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2例常规尸检病例的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胸腔、腹腔8个部位的淋巴结共1322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分析淋巴结窦内出现红细胞时的组织结构改变,并对淋巴窦进行分类。结果:在100例因疾病死亡的患者的1322个淋巴结中,91例(占91%)患者的809个淋巴结(占61.20%)的淋巴窦内出现红细胞;而在2例非疾病原因死亡的尸检患者淋巴结的淋巴窦内则未见红细胞。根据淋巴结窦内红细胞出现后,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形态,将其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血管开放淋巴窦、少血淋巴窦、噬血淋巴窦、富血淋巴窦、血管形成淋巴窦。结论:在疾病终致死亡状态下,淋巴窦出再现血液成分并不少见,淋巴结内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在淋巴窦内的交通,可使淋巴组织借助淋巴窦直接接受来自血液循环中的各种信息;并可能与恶性肿瘤出现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