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肿瘤学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铁工人肺癌的高危工种和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鞍钢所属5家医院1987~1993年间确诊的全部610例肺癌病人,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全体鞍钢(包括退休)工人人事库中随机抽取959人为对照,收集其终生职业史和暴露史,计算各种尘、毒的终生累计暴露剂量,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暴露组工人肺癌危险性高于非暴露组(OR=14,95%CI=11~18)。焦炉工最为严重。职业性危险因子为各种粉尘、多环芒烃和石棉。累积总尘量、累积BAP总量、石棉暴露严重程度与肺癌发生危险度均呈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性质粉尘之间OR值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酯酶(PON)2基因G/A148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与血脂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偶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PON2基因G/A148多态性。结果:PON2基因G/A148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非肥胖、无G等位基因相比,肥胖无G等位基因时,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害险度(OR)值为2.04;肥胖有G等位基因时,OR增至3.18。在对照人群中,含G等位基因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比AA基因型组高。G等位基因对高脂血症的OR为2.48,P=0.5。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PON2基因G/A148多态性与肥胖有协同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此多态性与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评价沈阳市日平均气温短期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参数一般递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湿度、气压、工作日和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市1992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平均气温与居民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沈阳市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低点的气温(最适日均气温)为23.4℃,其中男性最适气温为23.6℃,女性为23.2℃。日平均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成“V”字型关系,气温变化与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较显著,而与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不明显。超过23.4℃后,气温每上升1℃,全人群循环系统日均死亡率增加0.027 5/10万;气温低于23.4℃时,气温每下降1℃,全人群日均死亡率增加0.0062/10万。65岁以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敏感,特别是对于高温(气温超过26.6℃),每增加1℃,日均死亡率增加1.1909/10万。65岁以下人群对于气温变化不敏感,无论气温高于或低于最适气温1℃,死亡率改变量均〈0.001 1/10万。男性和女性对于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近似。结论气温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间的“V”字型关联提示,非极温状态下的气温远离最适气温的变化也可能增加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而气温靠近最适气温的变化则可能减少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部分城市1986~1988年五种肿瘤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宇广华,肖玉平,张淑娟,徐肇翊,魏光华,刘美娟,范正鹏提高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是我国制定的卫生目标和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报道全人群肿瘤患者生存率的资料尚少。本文根据辽宁省部分城市市区(沈...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大气污染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沈阳市不同污染区进行了一次慢性病患病率和多种环境因素相关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多因素分析后,看到吸烟是慢性呼吸道病的第一位病因。室内污染指数使慢性气管炎和COPD分别升高1.5(1.3~2.5)及1.4(1.0~1.9)倍,室外污染在调控年龄、文化和上述诸因素后仍使慢性呼吸系统病和心脑血管病OR值升高至1.4(1.0~2.1)和1.7(1.1~2.6)。3区在急慢性发病及医疗费支出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经多因素调控后的室外污染对COPD及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的OR值与在另一研究(大气污染与死亡率生态学分析)中所得的RR值相近似,为室外污染的病因分数(PAR)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空气污染对辽宁省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1980年开始,在我省十个城市开始了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的研究,有关单位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十余篇论文。这些研究涉及我省城市不同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成分特点及其不同的健康效应:这包括用动物实验测定它们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免疫毒性,以及通过人群调查研究了它们对儿童发育、呼吸功能、呼吸系统急慢性疾病、肺癌、消化系统癌症以及对死亡率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出,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全身性的。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大气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生态学研究和时间序列研究两种方法,分析了沈阳市大气污染对总死亡率及各种急、慢性病因的影响(用1992年死亡资料),在按市环保历年监测数据分成高、中、低3个污染区后,3区间差异有显著性者为总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心脑血管病、总癌和结核。时间序列研究全市每天死亡率与死前3天平均污染水平(TSP和SO2),在调控当天气温和气湿后,分析污染与死亡的相关。得知:与污染水平相关有显著性者有总死亡率、COPD、心脑血管病。TSP每增加100μg/m3,三类死因各增加2%、3%、2%;SO2每增加100μg/m3,三类死因各增加2%、7%、2%。COPD和SO2相关更密切,而心脑血管病与TSP相关更密切。提示大气污染物除造成居民健康慢性损害外,还有加剧此等慢性病人病情,加速死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事实上我们的人居条件也确实在逐步改善。可是某些病却越来越多。如癌症每年增加1%;肺癌每年增加3%;糖尿病每年增加33%;哮喘、呼吸道高敏感性疾病、自家免疫病等过敏性疾病也日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七城市肺癌病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吸烟作为肺癌病因早已肯定,国外认为它占病因之80-85%。但国内文献报导它对肺癌相对危险性不及国外高,而普遍关注室内煤烟的危害。除此而外,职业毒害、被动吸烟、既往疾病、厨房炊烟、妇女特殊病因、戒烟的有效性等等均未最后阐明。我们组织省内七个不同大小城市,进行病例一对照调查(共703对)。对上述各方面共230余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到北方城市肺癌发病主要原因有吸烟、室内煤烟污染、三种职业毒害、三种既往疾病。分析了它们在病因中所占比重。肯定了戒烟和改烧煤气在降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沈阳市已确诊的126例不吸烟女性原发性肺癌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家族史、疾病史、居住史、被动吸烟史、职业史、饮食史、烹饪史及室内微小环境等。结果:腺癌是女性肺癌的主要组织类型,占62.7%。生育次数越多,患肺癌的危险性越高(OR=1.466,95%CI=1.06-2.01)。肥胖指数(BMI)越小,肺癌的危险性越高(OR=2.082,95%CI=1.2-3.60)而且随着BMI的增加,肺癌的危险性降低。大量食用动物内脏(OR=1.891,95%CI=1.45-2.46)、玉米高梁(OR=1.538,95%CI=1.22-1.93)等能增加肺癌的危险性。使用液化石油作燃料(OR=1.741,95%CI=1.29-2.34)和室内燃煤(OR=1.785,95%CI=1.33-2.38)是不吸烟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一级亲属中有肺癌患者,不吸烟女性的肺癌危险性增加(OR=3.18,95%CI=2.43-4.15)。结论:低BMI、多次生育、大量食用动物内脏及玉米高梁、室内燃煤、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均会增加不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