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期癌症患者肿瘤骨转移诱发的骨痛是癌痛的最常见症状。癌性骨痛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使预后恶化。癌性骨痛包括背景痛及爆发性疼痛等多种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并随肿瘤的进展而变化。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外周及中枢镇痛药物、破骨细胞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及放疗、神经损毁及神经调节等非药物治疗。阐明癌性骨痛的分子机制对优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对转移性癌性骨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药物的选择除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以及受体测定等因素外,还要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而定。随着对内分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索以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寻找可能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从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分离出表型为CD44+CD24-/lowESA+乳腺癌干细胞,分别检测MCF-7乳腺癌干细胞及分选后的乳腺癌干细胞在空白处理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和PDT组相对应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早期凋亡率。结果流式方法分选的MCF-7乳腺癌干细胞系干细胞比例为(1.2±0.4)%。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及PDT组MCF-7乳腺癌干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T组较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及PDT组未分选MCF-7乳腺癌干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T组较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PDT组MCF-7乳腺癌干细胞与未分选MCF-7乳腺癌干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与PDT组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T组较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的PDT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耐受。因此单独使用PDT的治疗效果有限,需联合其他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超过80%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且超过半数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因此,明确围手术期麻醉对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临床上麻醉方式和麻醉镇痛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基础研究证实麻醉相关药物可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等方面发挥其抑制或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汇总了围手术期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和进展,比较了围手术期不同麻醉方式及麻醉镇痛药物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中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及环磷酰胺( TEC)方案与含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紫杉醇注射液的TEC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12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的TEC新辅助化疗3周方案,和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的TEC新辅助化疗3周方案。两组患者均行4个周期的化疗。观察两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和临床治疗反应率(cRR),以及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促凋亡基因( BAD)等的表达水平。以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反应率,研究组cCR率为46.7%(28/60),对照组为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8, P=0.001);其中研究组16.67%(10/60)的患者达到pCR,较对照组(5.0%,3/60)有所提高(χ2=4.227, P=0.04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4度不良反应或治疗相关的死亡。研究组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感觉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恶心呕吐;研究组患者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1.7%(19/60),而对照组为51.6%(31/60)(χ2=4.937, P=0.026);研究组感觉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38.3%(23/60),对照组为51.6%(31/60)(χ2=5.910, P=0.01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50%),用药前后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研究期间两组均无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停药、用药延迟、药量减少、药物相关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张晟  张霄蓓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49-2754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来研究发现此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使之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及研究热点。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PI3K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上,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PI3K抑制剂中有些药物只作用于PI3K靶点,有些作用于PI3K和mTOR双靶点,且现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进行针对不同PI3K亚型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以达到对PI3K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目的,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和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mTOR抑制剂针对的作用靶点是mTORC1,是PI3K/AKT/mTOR通路中开发较为完善的分子靶向药物,雷帕霉素衍生物类药物已经在乳腺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且该类药物在联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cancer)和异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在发病年龄、发病间隔、月经情况、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数目、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要早于同时性双乳癌(P<0.05)。同时性/异时性双乳癌在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腋淋巴结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双乳癌两侧病灶内分泌受体表达一致率高于异时性双乳癌(P<0.01)。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双乳癌其第二癌的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情况都优于第一癌。同时性双乳癌与异时性双乳癌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第二癌与第一癌可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癌灶。单侧发生乳癌之后对侧乳癌发生的累积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异时性双乳癌的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同时性双乳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4 40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乳腺癌479例及未合并糖尿病乳腺癌3 392例。按照高敏感性luminal B和Her-2阳性luminal B两种亚型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各亚型进一步分组为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指标包括乳腺癌死亡率、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状况、化疗方案及内分泌治疗方案。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分组之间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检测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  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显示高敏感性luminal B、Her-2阳性luminal B型中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糖尿病组癌症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依次为93.5%、81.0%、89.0%(P < 0.001)和84.0%、77.0%、83.0%(P=0.03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类分型中相对于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预后较差(P < 0.001,P=0.044)。但仅高敏感性luminal B分型相对于二甲双胍治疗组,非糖尿病组预后较差(P=0.038)。临床特征方面,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二甲双胍治疗组T3~4期患者比例高(P < 0.001),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01)。  结论  luminal B型乳腺癌分型中以二甲双胍治疗组作为参考,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其中仅高敏感性luminal B分型中非糖尿病组预示了较差的预后。糖尿病用药对不同的luminal B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