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61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小颏畸形的颏部形态特征及其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12例小颏畸形患者的颏部形态,按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截骨段移动范围,手术采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按照术前预测值移动截骨段,术后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术前预测值相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小颏畸形的特点,精确计算截骨段的移动范围和方向,是保证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术达到良好美容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骨延长术扩大眶容积治疗眼球突出的可行性。方法1年龄山羊6只,环行截开右侧眶壁,于眶上壁放置延长器,侧向延长1.5cm,经大体、X线、干骨标本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6只山羊眶骨得到不同程度的侧向延长,延长侧随着眶骨容量的增加,眼球突度较自身对照侧为小。结论眶骨延长术可造成山羊眶骨侧向移位,有可能成为治疗眼球过度突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隆鼻硅胶假体雕刻中的四个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隆鼻硅胶假体雕刻中的四个角度与隆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总结了420例硅胶假体隆鼻术患者,分析并发症与假体雕刻的关系,提出假体雕刻要与鼻部解剖形态相吻合的四个角度。结果术后1周,发现3例患者假体鼻根部向一侧轻度偏斜,2例6个月后鼻根部假体固定不良。1例术后主诉头痛,取出假体后症状消失。其余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假体雕刻与鼻部解剖形态的四个角度相吻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91年12月—92年3月采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自行研制的带式多穴位脉冲治疗仪,治疗38例腰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8岁,平均39.1岁。其中腰肌损伤9例,骶髂关节损伤6例,腰棘间韧带损伤8例,腰棘上韧带损伤4例,腰椎骨质增生3例,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4例,隐性脊椎裂1例,腰5假关节形成1例,其它2例。  相似文献   
5.
发育性偏颌畸形的整形外科矫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的畸形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LefortⅠ型截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颏部水平截骨、下颌骨外板截除、下颌骨外板移植等项整形手术治疗,并就该类患者颌面结构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7年7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发育性下颌偏斜畸形21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获得了满意面部形态和殆功能。结论发育性偏颌畸形,根据不同类型运用相应的措施,通过恢复面部骨性轮廓支架和殆关系,配合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整形外科矫治方法。方法根据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患者临床及X线所示面部双侧不对称情况,采用健侧下颌骨外板去除、颧骨截骨降低;患侧下颌体、颧骨应用健侧下颌骨外板贴附植骨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假体置入等术式,配合颏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以缩小面部双侧宽度的差异,矫治颜面不对称畸形。结果共矫治23例,经6个月至3年的术后随访观察,双侧面部宽度差异明显缩小,正面观面部不对称明显改善。结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面部骨骼发育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双侧面骨宽度的差异,是造成正面观面部不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受术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上术式的组合,扩充患侧或同时缩窄健侧骨骼,进行面部骨性支架重建,可以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眶颧骨折的修复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3例患者,其中41例在受伤早期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和相应的固定点.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 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眶颧骨折应在伤后早期复位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整合素αV(integrinαV,ITGAV)在胃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临床病例资料及对应的ITGAV mRNA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分析ITGAV在胃癌组织样本及正常胃组织样本中的mRNA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差异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预测ITGAV在胃癌中调控的可能信号通路.结果 ITGAV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W=3161,P=8.837×10-6).ITGAV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ITGAV高表达组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ITGAV低表达组患者(P=0.000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M分期、病理分期、年龄及ITGAV表达量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TGAV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ITGAV mRNA高表达样本富集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ions,JAK 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yβ,TGF-β)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Chemokine)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ERBB)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上调(P均<0.05).结论 ITGAV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ITGAV表达水平与胃癌恶性程度及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上调JAK STAT等信号通路在胃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16例)和EST组(94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1%vs.95.74%,P=0.175),但LCBDE组一期治愈率高于EST组(97.4%vs.90.4%,P=0.038);两组残余结石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ST组一期治疗后9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2次EST治疗,6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3次EST治疗;首次EST失败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花费明显增加;LCBDE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均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EST相关并发症。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期治愈率高于EST,且并发症率低于EST组,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可同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病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CBD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病例资料,总结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诊疗规范、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病例,总结选择全麻的原因、拔除牙位、离院评价得分,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手术特点。根据术中情况和术后复查分析该方法的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8个病例,男11例,女7例,年龄7~50岁。选择全麻的原因包括:无法配合手术的儿童、智障、癫痫、咽部敏感、局麻药物过敏和有紧张晕厥病史。拔除牙位主要是阻生智齿和埋伏多生牙,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并安全离院,离院标准评分均在13分以上。结论:严格遵从诊疗规范的情况下,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对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局麻下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