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2-DE-MAIDI-TOFMS/MS技术研究Z24对Wistar大鼠连续5d灌胃给药血浆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每组6只,每天以不同剂量的Z24(0、50、100和200mg/kg),麻醉动物后取血,分离血浆,一部分用于生化指标检测,一部分用于血浆蛋白质组分析,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利用ImageMaster2DPlatinum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确定发生表达变化的差异蛋白点(P<0.05),选取分离好且呈一定剂量关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MS/MS-MS方法获取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和序列信息,在IPI-RATv3.23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以C.I.%>95%作为判断依据鉴定差异蛋白,检索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分析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血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kg组ALP、Tch含量升高(P<0.05),100mg/kg组ALP、TG、Tch含量升高(P<0.05),200mg/kg组ALT、AST、ALP、AL、TBI、TG和Tch含量升高(P<0.05);AST、ALP、TBI和Tch含量变化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动物肝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变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剂量下Z24已引起了大鼠肝损伤。2-D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mg/kg组分别有90、111和160个蛋白点发生明显的表达改变(P<0.05),其中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蛋白点有34个,50、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蛋白点有38个;对其中的29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分析,有16个蛋白点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相应蛋白,去冗余后包括11种蛋白,包括表达上调的载脂蛋白E、精氨琥珀酸合成酶、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前体、丛生蛋白前体、触珠蛋白、肌动蛋白前体以及表达下调的胎球蛋白等。结论载脂蛋白E表达上调提示脂类代谢出现紊乱,丛生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精氨琥珀酸合成酶与鸟氨酸循环有关,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功能是输送肝内储存的视黄醇(VitA)到周围组织,这些蛋白质表达的改变提示Z24的肝脏毒性作用与脂类代谢紊乱及细胞凋亡有关,进而引起了肝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3.
肾近端小管细胞系在药物肾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脏是药物毒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而肾近端小管拥有庞大的转运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转化酶,对外源性毒物的损害特别敏感,是研究药物肾毒性可靠的细胞模型。利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在药物开发早期优化筛选先导化合物,并比较结构相似化合物的相对肾毒性,是近年来药物发现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常用的几株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的生理生化特点、常见检测终点和指标及其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毒理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已开始用于药物毒理学领域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毒理学中药物毒性的预测;化学物代谢特性分析与评价;化学致癌物筛选和识别,以及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毒理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毒理机制和药物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在药物毒理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李鹏  牛勇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2006,20(3):192-194
海洛因是当今最为广泛滥用的一种毒品。通过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和尸体检查中证实,其病理损害影响到机体的各个系统。目前,对海洛因病理损害的研究己经深入到超微结构层次。笔者收集了有关海洛因致机体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变化的报道资料,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某些化学物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畅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2004,18(3):196-198
肝脏位于胃肠道与机体其他部位之间的战略重地,担负着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肝脏这种独特的血管布局和分泌、合成、代谢功能决定其为毒物作用的主要靶点。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对肝损伤机制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现就外源性化学物致胆汁淤积、细胞骨架破坏、线粒体损伤、活性氧或活性氮介导损伤、促炎症细胞介导等致肝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程。对新靶点的药物和传统机制的更加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3-氨基吡啶.2-甲醛硫代缩氨基脲(3-AP)是一种新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抑制剂,属于2-杂环甲醛硫代缩氨基脲的衍生物;该类化合物是目前为止最强的RR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的仔代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 Wistar孕大鼠于妊娠d 11~ 14ig苯妥英 10 0 ,2 0 0mg·kg- 1·d- 1或合并ig褪黑素 4 0mg·kg- 1(每日 3次 ) ,观察F1代仔鼠的味觉回避反射、穿梭反射和Morris水迷宫空间识别能力。结果 出生前染毒仔鼠成年后味觉回避反射、主动回避反射及空间识别等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褪黑素和苯妥英合并用药组仔鼠上述 3种学习和记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的大鼠仔代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异常具有拮抗作用 ,该效应可能与其拮抗胚胎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苯妥英 (DPH)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孕鼠于妊娠d 11~ 14经 0 ,10 0 ,2 0 0mg·kg-1DPH或合并 4 0mg·kg-1褪黑素 (MT)染毒处理 ,研究MT对DPH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损害作用的拮抗效应。结果 :孕鼠在染毒期及染毒后增重下降 ,仔代体重减轻 ,哺乳期死亡率增高 ;DPH染毒仔鼠的转身运动增多 ,空中翻正反射及游泳能力发育延迟 ,成年后行走次数、站立次数、刻板动作等自发活动增多 ,旋转手比率增多 ,对阿朴吗啡“激发”反应性增强。MT和DPH合并处理可明显拮抗上述DPH仔鼠的行为异常。结论 :氧化性损伤在DPH神经发育毒性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MT可拮抗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大黄素的肾毒性机制,寻找肾脏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大黄素170、500、1 500 mg/(kg·d)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6 d,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血浆及肾组织,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00 mg/(kg·d)大黄素服用16 d可引起大鼠血肌酐下降,大黄素可导致肾细胞胞浆中出现明显的空泡化改变.代谢成分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下降;尿液中乳酸、糖和氨基酸成分增加;肾脏组织中醋酸盐和肌酐/肌酸明显升高,乳酸和胆碱/磷酸卵磷脂水平下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成分比例明显改变.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在识别药物诱导代谢成分改变方面较传统技术更灵敏;脂肪和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大黄素的肾毒性,尿液中氨基酸、葡萄糖氧化三甲胺(TMAO)及肌酐可作为大黄素诱导肾组织损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