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国先  寿楠海等 《湖南医学》2001,18(3):180-182,F004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A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肠粘膜,16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108例大肠癌手不本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肠粘膜表达均阴性,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为12.50%,大肠癌表达阳性率为75.93%(82/103),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8.84%,有区域淋巴结构转移者阳性率为93.85%(P<0.01),FAK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兴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均P<0.01),FAK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9.74%,44.30%,而阴性者为100%,88.54%,二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大肠癌由于FAK表达增加,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大肠活检粘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粘癌变倾向及大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CRT )对cT 3 期低位直肠癌及其各亚分期预后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是否所有T 3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均应行CRT 。方法:对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23 例cT 3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北美放射协会(RSNA)影像学分期标准回顾性进行亚分期,即根据高分辨率MRI 测量下肿瘤浸润直肠系膜的深度(depth of mesorectal invasion,DMI)分为mrT3a 期(DMI<5 mm),mrT3b 期(DMI 为5~10mm)和mrT3c 期(DMI>10mm),并根据是否行CRT 分为新辅助放化疗组(CRT 组,115 例)和未行新辅助放化疗组(nCRT组,108 例),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各亚分期(mrT3a、mrT3b、mrT3c)之间预后的差异。结果:对于整体mrT3 期,CRT 组和nCRT组的3 年无病生存率(78.2% vs . 71.9% ,P =0.608)和局部复发率(4.4% vs . 8.5% ,P = 0.120)无统计学差异。对于mrT3 各亚分期,CRT 组和nCRT组预后分别为:mrT3a:3 年无病生存率82.4% vs . 81.8%(P = 0.837)、局部复发率5.8% vs . 5.9%(P = 0.658);mrT3b:3 年无病生存率84.4% vs . 42.4%(P = 0.032)、局部复发率0 vs . 18.2%(P = 0.014);mrT3b、mrT3c:3 年无病生存率72.8% vs . 42.4%(P = 0.060)、局部复发率2.4% vs . 18.2%(P = 0.021)。 单因素分析提示DMI 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CRM)是mrT3 期直肠癌患者3 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Cox 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RM是独立影响因素(OR= 2.249,CI :1.067~4.742,P = 0.033)。 结论:CRT 能改善mrT3b、mrT3c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但可能无法改善mrT3a 且CRM阴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对这部分患者可直接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17例.男15例,女2例.胃切除病变性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3例,贲门癌4例.胃切除术式:BⅠ式2例,BⅡ式11例,胃近切端大部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发生食管癌的间隔时间:良性7a~27a,平均16.2a;恶性1a3例,4a1例;吻合口再发癌为2a和11a.上段3例,中段10例,下段4例.手术组13例,右后外开胸,上腹正中开腹,及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移植结肠至颈部与食管吻合,腹腔结肠与残胃吻合5例;腹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脾、胰体尾移入左胸内,行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Y重建消化道3例;食管残胃弓上吻合1例;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3例;探查1例.非手术组4例化疗+放疗.结果非手术组1例病变早期存活4a;3例均在1a内死于癌转移.手术组13例,已死亡7例,其中手术死亡2例(肺部严重感染,霉菌性肺炎和ARDS);3例存活18mo;1例存活3a;1例存活74mo.现还存活6例,其中3例生存超过2a;1例生存超过109mo;2例已生存超过10a.疗效满意.结论胃大部切除后食管癌发病率为5.54%(17/307),胃大部切除术与食管癌,二者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患者存在着致癌易感性,也取决于致癌物的量变正相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胃癌姑息性手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胃癌是老年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那些已属晚期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 ,接受姑息性手术 ,能够提高生存期。我科于 1972年 6月至 1997年 5月共对 418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了姑息性手术治疗 ,为了对其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 ,现将结果与同期 6 31例非老年胃癌患者姑息性手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老年组 :418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5 1± 2 2 )岁 ;男32 7例 ,女 91例 ;肿瘤部位 :胃底贲门癌 149例 ,胃体癌 91例 ,胃窦癌 15 7例 ,皮革样胃癌 2 1例 ;病理类型 :乳头状腺癌85例 ,管状腺癌 176例 ,粘液腺癌 90例…  相似文献   
5.
晚期胃癌姑息性手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晚期胃癌姑息性手术的疗效 ,我们对 10 49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 :1972年 6月~ 1997年5月 ,我科共对 10 49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 ,其中剖腹探查术170例 (探查组 ) ,胃空肠吻合术 114例(改道组 ) ,姑息性切除术 76 5例 (切除组 )。 3组中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全组男 785例 ,女 2 6 4例 ,年龄 19~ 85岁 ,大于 6 0岁6 31例 ,小于 6 0岁 418例 ,平均年龄 (5 4 6± 2 4)岁。在切除组中姑息性切除的原因 :残留胃周浸润癌 34 3例 ,残留转移性淋巴结 1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舒尼替尼用药方案:18例患者采用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d4/2组);30例患者采用37.5mg/d连续口服(37.5mg/dCDD组)。结果48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56周.按Choi标准于治疗后24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4例,客观有效率为27.1%(13/48),疾病控制率为70.8%(34/48)。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9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LUS)为48周,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92周。分组分析显示:既往伊马替尼剂量为400mg/d者,其PFS和Os均优于既往伊马替尼剂量大于400mg/d者(中位PFS:53比35周,P=0.018;中位OS:157比71周,P=0.003);外显子11突变者0s劣于外显子9突变者(中位0s:71比157周,P=O.008)。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5例,52.1%)、恶心(24例,50.0%)、疲乏(23例,47.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例,43.7%)。按舒尼替尼给药方案分组分析,50mg/d4/2组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较37.5mg/dCDD组更为严重(P=0.027,P=0.048)。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疗效较好。在伊马替尼400mg/d耐药后应直接换用舒尼替尼而不要加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外显子9突变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优于外显子11突变者。舒尼替尼37.5mg/d连续口服的用药方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及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7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及D2以上的淋巴结清扫,分析贲门癌浸润胃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贲门癌患者术后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7.3%、34.2%,pT3、pT4的贲门癌患者pN3转移率分别为4.8%、15.2%,并且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3年、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P〈0.01),清扫15或30个以上淋巴结的贲门癌患者3年、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清扫少于15个淋巴结者(P〈0.05、P〈0.01)。本组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4.2%、2.52%。结论 对进展期贲门癌患者只要条件许可应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D2^+术式),必要时联合脾、胰体尾整块切除,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杨愈刚  官国先 《医学综述》2007,13(13):998-999
肝再生磷酸酶3(PRL-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酪氨酸磷酸酶,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潜在的诊断标记和治疗的靶点。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特别是结肠癌肝转移的组织中,其表达水平远远高于无转移结肠肿瘤和正常的结肠上皮。现综述PRL-3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可能的形成机制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早期贲门癌的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及大小、术前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38例患者平均年龄近60岁;术前胃镜检查确诊率为81.6%;39.5%患者癌组织位于粘膜层,60.5%位于粘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为21.1%,其中N2转移率为7.9%.全胃切除术占71.1%,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占18.9%;施行D1手术占10.5%,D2手术占89.5%;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5年生存率为86.7%.结论对于早期贲门癌施行D2手术,一并清扫第一、二站淋巴结,能彻底切除肿瘤,避免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施行全胃切除术,能够增加患者的进食量和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保证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洛铂(LB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甲酰四氢叶酸(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03/2008-09收治的3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LBP联合5-Fu与CF方案治疗的情况.LBP 30mg/m2静滴,第1天;5-FU 300 mg/m2静滴,第1-5天:CF 100 mg/m2静滴,第1-5天,3 wk为1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及不良作用.结果:30例患者共进行124个周期化疗,中位3(2-6)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5例,进展(PD)1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40%(12/30),临床肿瘤控制率(TCR)为56.7%(17/30).不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而肝功能异常及神经系统毒性等较轻,无明显肾毒性和心脏毒性、未发生因化疗产生严重不良作用而终止治疗者和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LBP联合5-FU与CF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