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
喷他佐辛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喷他佐辛(pentazocine)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苯并吗啡烷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阿片类药(opioid)源自于鸦片(opium),关于鸦片的确切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记录[1].鸦片包含有20多种植物碱,至1806年,Sertürner报道在鸦片里分离出一种的纯化物,并将其命名为"Morpheus"--意为:希腊的梦神.随后在医学领域里,鸦片的纯化物开始被广泛使用.然而,人们在发挥阿片类药有利一面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着不利的一面,如毒性作用以及成瘾性等,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新、不良反应更少的阿片类药.与此同时也合成了阿片类药的拮抗剂以及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增加了人们对阿片类药的选择,同时也拓宽了阿片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领域.随新型片类药的研发应用,新的用药方式也随之而来,如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芬太尼透皮贴的应用.本文就喷他佐辛与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FHIT基因异常与消化道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细胞中三联脆组(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情况.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对9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21例食管癌、43例胃癌和32例结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8例正常组织FHIT基因cDNA片断进行扩增.结果在33.3%的食管癌组织,51.2%的胃癌组织和31.3%的结肠癌组织中检出异常FHIT转录,而在相应的食管、胃、结肠癌旁组织中FHIT异常转录检出率分别为4.8%、20.9%和9.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18例正常组织中未见FHIT异常转录.结论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组织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位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转录的改变。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3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非癌组织进行FHIT基因cDNA检测。结果除5例胃癌、2例非癌组织缺失FHIT基因野生型cDNA外,其余标本均扩增出FHIT基因野生型cDNA片段。22例(51.2%)胃癌、9例(20.9%)的癌旁非癌组织扩增出FHIT基因异常cDNA片段,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P-450 1A1在人胎肾上腺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  彭仁 《癌症》2000,19(2):112-115
目的 :研究与前致癌物和致突变物代谢活化密切相关的细胞色素P 4 5 0 (cytochromeP 4 5 0 ,CYP)1A1在人胎肾上腺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酶学和RT PCR技术检测胎肾上腺和肝细胞中CYP1A1酶活性和mR NA表达 ,并进行比较。结果 :人胎肾上腺和胎肝微粒体中不能检测到CYP1A1标志酶 7-乙氧异唑O -脱乙基酶 (EROD)活性 ,同时在CYP1A1诱导剂 3 -甲基胆蒽 ( 0 .5~ 2 .0 μmol·L-1,2 4h)诱导的人胎肾上腺细胞中也不能检测到EROD活性。而动物在体实验表明 ,3 -甲基胆蒽 ( 2 5mg/kgip ,qd× 3 )致成年大鼠肝脏EROD活性增强的同时 ,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也提高。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RT -PCR结果进一步表明 ,胎肾上腺和胎肝中存在CYP1A1mRNA表达。结论 :和胎肝一样 ,胎肾上腺中存在低表达量的CYP1A1,提示发育期间的胎肾上腺具有潜在的致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胃癌胃镜活检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定量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是对选定治疗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 41例源自甘肃省永登县2226例胃癌高发人群的胃癌入本组研究,对胃癌活检标本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IBAS图像仪定量,并做术后生存率对比研究。结果 40例手术治疗患者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2.5%、65%、52.5%、42.5%、35%。癌细胞中的PCNA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价值及端粒酶抑制剂能否增加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端粒酶抑制剂 [齐多夫啶 (AZT) /(kg·d) ]联合化疗药 5 氟尿嘧啶 (5 Fu)治疗BALB/c小鼠移植性胃癌 (SGC 790 1) ,观察其对抑瘤率、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5 Fu、AZT、5 Fu AZT抑瘤率分别为 11.65 %、2 8.15 %、42 .75 % ,5 Fu、AZT均能抑制肿瘤生长 (P <0 .0 5 ) ,并且AZT与 5 Fu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P <0 .0 5 )。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7.17± 0 .3 4) %、(19.3 5± 1.2 3 ) %、(2 3 .49± 2 .41) % ,流式细胞分析示其凋亡率分别为 (9.3 8± 3 .16) %、(17.3 4± 2 .0 4) %、(2 5 .74± 1.0 7) %。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各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42 .75 %、3 7.5 0 %、12 .5 0 % ,与对照组 87.5 0 %对比 ,5 Fu、AZT均有减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P <0 .0 5 ) ,且AZT与 5 Fu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5 Fu及AZT均能抑制小鼠胃癌SGC790 1细胞的生长及降低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AZT与 5 Fu联用有相加作用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肠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其胃肠道副作用一直困扰着人们,限制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应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现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例1.女,2岁6个月,因咳嗽、气促3个月于2004年10月1日入院。2004年7月初患麻疹肺炎后一直有咳嗽、气促入住当地医院,诊为迁延性肺炎,怀疑有肺结核或异物。住院期间3次痰培养分别为卡他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肺功能检查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1)慢性支气管内膜炎;(2)左主支气管变窄(考虑漏斗胸所致)。胸部CT检查,示“双肺斑片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先后予仙力素、氟康唑、大蒜素、红霉素、复达欣、泰能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咳嗽、气促,活动后喘息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156/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