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病的原因.方法 对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1次手术时间平均17.4年;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4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2例.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黏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1次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钉合器在腹部手术切口皮肤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采用皮肤钉合器缝合,B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常规丝线缝合,对比两组患者切口皮肤缝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感染率。[结果]A组切口皮肤缝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B组,A组切口感染率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皮肤钉合器用于腹部手术切口皮肤缝合能达到省时、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及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结论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5.
摘 要:[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TME手术治疗的8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TME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5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术后5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56%,对照组为0;研究组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5.12%,5年生存率为87.36%;对照组则分别为11.90%和64.35%。上述3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12.82%;术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2.86%和34.6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降低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的发生,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术前腔内热疗加放疗,B组15例单纯放疗,C组27例未行热疗及放疗.采用HE染色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根据PCNA染色计算增殖指数,比较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之间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5.085±0.428)较治疗前(0.872±0.151)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37.213±19.564)较治疗前(46.245±20.804)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B组治疗后癌细胞AI(2.757±0.251)较治疗前(0.875±0.098)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PI(41.335±18.778)较治疗前(45.755±21.478)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的AI高于B组(P<0.05),A组的PI低于B组(P<0.05);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EH加放疗可使低位直肠癌AI明显增加,PI明显下降, 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说明PEH加放疗可显著诱导低位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施他宁)在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期间29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4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肠减压量、腹部平片、腹部CT、实验室检查及明确肠梗阻后的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胃肠引流量减少,红细胞比容接近正常,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得到改善。结论:生长抑素能抑制消化道内液分泌,减轻肠壁水肿,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对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低位直肠癌腔内热疗加放疗后临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加放疗对低位直肠癌临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术前腔内热疗加放疗,B组15例单纯放疗,C组27例未行热疗及放疗。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肿瘤大体病理改变、光镜改变及电镜改变。[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肿瘤缩小、疤痕化明显,边缘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光镜观察癌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电镜观察癌细胞核破坏明显,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B组病人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光镜和电镜下变化轻微;C组病人症状无改善,光镜及电镜观察无变化。[结论]PEH加放疗能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促进低位直肠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93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有1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肿瘤超过1/2周肠管10例,小于1/2周肠管2例;Dukes’B期1例,C期11例:合并糖尿病8例,无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肠梗阻9例,无合并肠梗阻3例:术前放疗5例,无术前放疗7例;低蛋白血症10例,无低蛋白血症2例;明显贫血10例,无明显贫血2例。[结论]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Dukes’分期、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放疗、合并糖尿病及合并肠梗阻等因素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冈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