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力尔凡对直肠癌MMP蛳7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瘤体内注射力尔凡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MMP蛳7的表达。结果:MMP蛳7在对照组与力尔凡治疗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 %,68.7 %,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Dukes B期和C期MMP蛳7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瘤体内注射力尔凡,可明显降低直肠癌MMP蛳7的表达,在Dukes C期比B期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科为康复老年病科,偏瘫病人居多,达50%左右,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并发症之一,为了减少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对于这类病人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成为了最为常规和最重要的治疗,它是一种将少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我们常选用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常规消毒皮肤,以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以30~45度的角度、针头刺入1/3或1/2的进针深度,固定针头,抽吸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拔出针头用棉球轻压片刻,这种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率达70%左右,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技术,通过我们对注射方法的不断摸索和改良,使患者皮下出血率降至40%.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见青壮年,过去多采用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排石率低,若病程迁延,常易造成肾功能损害,造成不良后果,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共统计30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会阴部原位人工肛门重建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是低位直肠癌和年轻患者多见。低位直肠癌患者无法实现保肛。手术后腹部永久性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和社交带来的不便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临床工作者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行低位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会阴部原位人工肛门重建的临床研究工作,1962年天津滨江医院的张庆荣等首先报道了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成形术[1],之后相继有王平治[2]、席忠义[3]、范桢[4]、高春芳[5]和徐忠法[6]等报告了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后重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各种手术方法,均在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会阴人工肛门重建的理论基础1·1解剖和生理基础在直肠与肛管中,直肠横襞的作用是支持直肠内粪块,并使粪便回旋下行以减慢其运动至肛门的时间。而肛管,即外科学/功能学肛管,则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复杂的生理学特性,在排便节制中起关键作用。直肠肛管以齿状线为界,齿状线以上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下主要由阴部神经的分支支配。肛垫的神经是肛门反射中重要的感受装置,并对直肠内容物的性质有精细的辨别能力。在盆底的肌肉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NLR、PLR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LR、PLR升高均为43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NLR及PLR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癌结节数量、肿瘤长径均无关(均P>0.05),肿瘤与肛门距离<6 cm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6 cm者[60.00%(30/50)比36.11%(13/36),χ^2=4.778,P=0.029;64.00%(32/50)比30.56%(11/36),χ^2=9.364,P=0.002];体质量指数≥28 kg/m2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28 kg/m2者[81.82%(9/11)比45.33%(34/75),χ^2=5.108,P=0.024;90.91%(10/11)比44.00%(33/75),χ^2=8.444,P=0.004]。治疗后NLR降低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NLR升高组[72.09%(31/43)比51.16%(31/43),χ^2=3.983,P=0.046],而治疗前后PLR变化与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NLR变化与其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均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30例患者为开腹组;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3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方面长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WBC、CRP及血清胃泌素(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明显增加,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CD4、CD8、CD4/CD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所改善,但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4/CD8较开腹组明显增高,CD8较开腹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RVF)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治疗方式和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RVF 1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分成A组(传统治疗10例)、B组(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4例),比较两组治疗策略的临床结果。结果 A组10例患者中,8例行横结肠造口,其中7例RVF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确定愈合后行横结肠造口还纳、消化道重建;2例因拒绝转流性造口而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在 4个月时RVF自然愈合。B组4例患者中3例在1.5~2个月时自然愈合,1例因继发于直肠吻合口瘘,治疗2周期后RVF无愈合迹象,遂行横结肠造口,并在随访中。结论 RVF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少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采取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策略,不仅可以明显促进RVF的自然愈合,而且能大大缩短其愈合时间;转流性造口可在治疗失败后补充使用。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而直肠癌占大肠癌的70%,直肠癌根治术(Miles)是直肠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术,由于骶前引流和会阴部切口愈合对直肠癌手术的愈后、住院时间、费用和心理负担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受体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类固醇激素受体。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有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其中ER、PgR、AR阳性率分别为32.2%、38.4%、30.3%,类固醇激素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成正相关,且类固醇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好。结论 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反映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方面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进一步比较不同TNM分期及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差异,进而探讨ARMM的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的87例ARMM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免疫组化标志物:AE1/AE3、HMB45、S-100及Vimentin。探讨影响ARMM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究Ⅰ+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 结果87例患者年龄、性别、AE1/AE3、HMB45及S-100等因素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患者预后好于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接受手术治疗,3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弃治疗),手术组预后要明显好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其中Ⅰ+Ⅱ、Ⅲ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预后要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期手术患者,局部切除预后好于腹会阴联合切除(A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MM预后差,Ⅰ、Ⅱ、Ⅲ期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切除及APR手术切除,Ⅳ期患者,首选肿瘤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