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囊肿属中医症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多因肝郁气滞,肾虚寒凝,经脉闭涩,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而成。临床上,患以小腹坠胀,腰腹酸痛,腹部喜暖畏寒,月经紊乱为主症。笔临床上运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卵巢囊肿64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细微粉技术对原生药材进行微粉加工制成的外用和内服制剂与传统工艺比较,动物实验证明可提高后者的生物学效应,与传统粉碎工艺的制剂比较可明显提高药效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辛凯旋  丁文强  何煜 《中草药》2003,34(7):684-68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之一 ,并以其医药密切结合的理论体系 ,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显著的疗效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但其治疗手段仍沿用古老的方式 ,剂型制备繁琐 ,口感不佳、汤剂为主 ,难以被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接受 ,因此中药剂型改革迫在眉睫。建国以来 ,中药剂型改革一直沿着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西药剂型的方向发展。中药改成上述西药剂型以后 ,显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上难以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脱离了中医理论轨道。1 以往中药剂型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制剂”的盲目性 :剂型改革工…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侵袭性血管瘤已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其在非脊柱骨血管瘤治疗方便应用较少.发生于跟骨的血管瘤非常少见,同时接受经皮骨成形术治疗的跟骨血管瘤病例更是罕见,现将我科1例随访3年的跟骨血管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全身多发骨转移的病例在临床并不少见,然而肿瘤细胞完全侵蚀耻骨上支、髋臼及股骨近端导致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并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的病例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新设计研发的经皮骨水泥混凝金属内固定术治疗该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两种不同水平量表3水平版本(EQ-5D-3L)和5水平版本(EQ-5D-5L)的构成和应用, 总结目前中国应用EQ-5D中文版的现况。整理目前基于我国人群开发的EQ-5D-3L和EQ-5D-5L量表效用指数值集, 为未来我国研究者选择适宜量表开展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和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联合介入内固定术(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将Mirels评分≥8分的40例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OP联合IIF组19例,POP组21例,分别行POP联合IIF、单独POP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发生骨折、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情况,并对两组的上述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和1年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四肢肌骨肿瘤术后功能状态评分(EFES)来评价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并对这些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OP联合IIF组17例疼痛缓解,6例骨水泥渗漏,无发生骨折者,随访6~18个月14例存活;POP组12例疼痛缓解,9例骨水泥渗漏,5例发生骨折者,随访3~18个月13例存活.2组间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1和0.761,P均>0.05).2组患者术后1周VAS、KPS及EF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个月和1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联合IIF组1例患者术后15d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植入腔静脉滤器并抗凝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POP联合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缓解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PCIF)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价值,并与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作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3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29例采用PCIF治疗(A组),8例采用PCD治疗(B组).A组包括L3~4椎间盘节段4例、L4~5椎间盘节段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20例患者FPG、2hPG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4.2±1.7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IGTT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对体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何煜  郭琪 《中成药》1999,21(11):601-602
1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中药原药材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动植物类药材;另一类为矿物类药材。因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存在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只有透过细胞壁及细胞膜释出,才能被小肠壁吸收而发挥作用。细胞级微粉碎是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并不以细度为目的。细度仅作为一种宏观的检测手段,无法表达药材粉末的真实情况。当然细胞的破壁率越高其细度越细。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药材粒子经细胞级微粉碎后,显微镜下观察仅有极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