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伊立替康120~180 mg/m2静脉滴注d1,60~80 mg/m2静脉滴注d8;DDP 75 mg/m2静脉滴注d1~3;21 d为一周期。结果 60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率8.3%(5/60),部分缓解率为40.0%(24/60),总有效率CR+PR为48.3%(29/60),稳定18例(30.0%);进展13例(21.7%)。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症状,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30/6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5.0%(15/60);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3%(2/6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0.0%(48/60),Ⅲ、Ⅳ度发生率为25%(15/60);腹泻发生率为50.0%(30/60),其中Ⅲ、Ⅳ度发生率为33.3%(20/60),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复发晚期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 - 2 )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以寻找能够有效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 - 2和TIMP - 2的表达情况。结果  ( 1)MMP - 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MMP - 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 80 .0 % ,2 4 30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5 6 .7% ,17 30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IMP - 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4 9) ,TIMP - 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 16 .7% ,5 30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5 0 .0 % ,15 3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7)。 ( 2 )MMP - 2和TIMP- 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 0 .4 0 2 ,P =0 .0 0 1)。 ( 3)患者的总生存率在MMP - 2有表达组明显低于MMP - 2无表达组 (P <0 .0 0 5 ) ,在TIMP - 2有表达组明显高于TIMP - 2无表达组 (P <0 .0 1)。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 - 2可能对MMP - 2有抑制作用 ,MMP - 2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TIMP - 2可作为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6例Ⅲ~Ⅳ期NSCLC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国产吉西他滨(泽菲)1000mg/m2,静滴,d1、8,每3~4周重复,2个周期后CT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无CR,PR12例,有效率26.0%,中位生存期7.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2个月,1年生存率32.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氨磷汀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骨髓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细胞保护剂氨磷汀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骨髓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选择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化疗72例次,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对照组不用.其中观察组15例患者共化疗36例次,对照组15例患者共化疗36例次,每例患者化疗1~3个周期,比较两组化疗的血液学毒性.结果 观察组中0级白细胞毒性反应占30.6%(1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4/36);Ⅰ~Ⅲ级白细胞毒性反应占69.4%(2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30/36);观察组0级血红蛋白毒性反应占61.1%(22/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0/36);Ⅰ~Ⅲ级血红蛋白毒性反应占38.9%(1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2%(26/36);观察组0级血小板毒性反应占75.0%(2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14/36);Ⅰ~Ⅲ级血小板毒性反应占25.0%(9/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22/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磷汀对NSCLC化疗患者的骨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我科应用FOLFOX4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论:FOLFOX4方案一线用于晚期复发大肠癌治疗,疾病控制率较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细胞白介素 1 1(rhIL 1 1 )对化疗后病人血小板恢复的影响。方法 :45例实体瘤病人分为AB ,BA 2组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A周期为化疗结束 2 4h开始 ,rhIL 1 1 2 5μg·kg-1,sc,qd× 1 4d;B周期为化疗结束后为空白对照 ,(2 8d为一个治疗周期 ) ;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 1次 ,观察各周期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血小板最低值A周期值为 (1 1 8± 3 7)× 1 0 9·L-1,B周期为 (79± 2 8)× 1 0 9·L-1,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A周期外周血小板计数d 8后迅速回升 ,d 1 1恢复到化疗前值 ,B周期血小板计数d 1 4开始缓慢回升 ,始终低于A周期。结论 :rhIL 1 1可有效促进化疗后外周血小板恢复 ,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影响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方法]4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共分2组,全脑放疗(WBRT)和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CRT).C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3Gy~8Gy,总剂量16Gy~32Gy,WBRT(2~3)Gy/次,总剂量(30~40)Gy/(3~4)w.同时对卡氏评分、合并治疗、颅外有无转移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2.5个月.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率与卡氏评分、合并治疗、颅外有无转移呈正相关.[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CRT)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提高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对卡氏评分高、合并其它治疗且不存在颅外转移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8例Ⅲ~Ⅳ期NSCLC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治疗剂量国产吉西他滨(泽菲)1000mg/m^2,静滴,第1,8天,每3~4周重复,2周期后CT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CR0例,PR10例,有效率26.3%(10/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6.9个月,1年生存率27.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副反应轻,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5-Fu小剂量泵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8例Ps评分1~2分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选,用药:5-Fu300mg/d,持续静脉泵人,连用14d,休息14d,DDP5mgdl~5,8-12静脉点滴,吉西他滨1000mg/m。,每周1次,连续3周,休息1周,28d为1周期。观察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同时判定不良反应。结果疾病控制率82.3%,4例PR,10例SD,16例临床获益(88.8%),1年生存率61.1%(11例),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5.Fu/小剂量泵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改善Ps评分l一2分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且耐受性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