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8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39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294篇
综合类   1013篇
预防医学   40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98篇
  3篇
中国医学   494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治疗重度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南京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骨科收治的重度Pilon骨折患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65岁,平均35.5岁;Ruedi-AllgowerⅡ型39例,Ⅲ型61例。按照不同固定方法分为常规固定组和单侧外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外固定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50±1.50)d、(132.56±10.25)d、(14.16±0.69)周,均短于常规固定组(19.25±2.35)d、(198.65±16.58)d、(17.58±1.50)周(t/P=6.975/0.001、23.970/0.001、14.650/0.001)。治疗后3个月,单侧外固定组踝关节Mazur评分为(85.67±6.59)分,显著高于常规固定组(62.78±3.45)分,VAS评分为(2.23±0.36)分,低于常规固定组(4.59±0.89)分(t/P=21.760/0.001、17.380/0.001);单侧外固定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7.29±0.16)°、(28.36±1.23)°、(19.68±0.16)°、(16.89±2.12)°,均高于常规固定组(10.62±1.25)°、(21.57±2.58)°、(14.36±1.62)°、(14.25±0.57)°(t/P=37.430/0.001、16.800/0.001、23.110/0.001、8.503/0.001)。单侧外固定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常规固定组74.00%(χ^2/P=4.336/0.037)。单侧外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常规固定组的18.00%(χ^2/P=5.005/0.025)。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重度Pilon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患者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调节血脂:来自心脏病学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2009年第1期重点为:调脂治疗.目前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即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调脂治疗,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它们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MIF在鼻咽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能是影响肿瘤性微血管生成和癌细胞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常规放疗靶体积合理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情况和局部复发的剂量学模式,初步探讨照射靶体积确定的合理性.方法共47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规范化单纯常规根治性放疗.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模拟定位,鼻咽靶体积为CT检查所见的原发病灶范围以及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病灶区域.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部累积复发率;将鼻咽局部复发患者疗前和复发时局部病灶范围(Vnx和Vrecur)勾画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复制首程放疗的射野并按原处方剂量进行计算,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学评价:recurV95(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Vrecur)≥95%定义为野内复发,95%>recurV95≥20%定义为野边缘复发,20%>recurV95定义为野外复发.结果局部复发共52例,全组1、2、3、4年局部累积复发率分别为0.6%、3.9%、8.7%、11.5%.对42例局部复发的剂量学分析显示野内复发占多数(52%),而大部分野边缘复发和全部野外复发均与射野设置不当、影像学阅片能力欠缺使首程放疗剂量不足有关.结论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复发的剂量学模式的分析结果提示该靶体积的设置比较合理.提高影像阅片能力,准确的射野设计,充分利用生物影像学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照射剂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 P73蛋白、P2 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分析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8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P73、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a.在乳腺癌 - 级与 级之间 P7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8.75 % ( 9/48)和 60 .0 0 % ( 1 2 /2 0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随着 P73阳性表达率增高 ,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增高。b.淋巴结转移组 p2 1的阳性表达率 2 3 .3 3 % ( 7/3 0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 5 2 .63 % ( 2 0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P73、P2 1之间无相关。结论 :P73、P2 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刀豆素A(ConA)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onA受体结合、内吞、转运及巨噬细胞自噬、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受体介导内吞与自噬体形成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ConA(ConA-HRP)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取出部分巨噬细胞,制备电镜标本,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表明:ConA的内吞属于受体介导内吞;形成的内吞体有泡状、管状及双层膜的线状等形式;双层膜的线状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后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受体介导内吞和自噬同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采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将西洋参基因转入胡萝卜中 ,为贵重中药、生长受地理环境等限制的中药扩大药源 ,利用杂种优势为培养适于大面积栽培且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含量较高的优良杂交品种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用PEG法对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进行体细胞融合 ,通过同工酶进行初步杂种鉴定并用HPLC法测定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融合培养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结果 :体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杂交愈伤组织 ;同工酶分析是鉴定杂种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 10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中有 6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人参皂苷Rb1含量比未融合前西洋参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 方法对22例Ⅲ、Ⅳ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盆腹腔内原发或继发癌灶,清扫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16例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2 cm). 结果切除前≥2 cm转移癌主要位于大网膜、盆腔和大肠;术后≥2 cm的残留灶主要位于盆腔,其次在胃结肠韧带、肝门和脾门.术后平均随访10(2~14)个月,达到理想手术的16例均无复发,未达理想减灭术的6例患者中复发及存活各1例,死亡3例,失访1例. 结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及复发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损伤脊髓组织进行光学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第1周时,损伤部位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中;第4周时,通过Mallory's磷乌酸苏木素染色,显示HHK周边呈层包绕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第12和26周主要为神经再生和髓鞘重建过程,重建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内出现较大的空腔,髓鞘层状分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髓鞘小体,重建髓鞘周边可见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在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HHK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再生修复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HHK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