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牛骨材料及其构件的力学强度[抗拉、抗压、抗折(弯曲)和抗扭(剪切)强度].方法将材料分为天然、处理和构件(即产品)三组并制成标准试件,用规定设备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牦牛股骨拉伸、压缩、抗折、扭转极限应力分别为106.35±3.45、127.60±2.65、225.9±4.1、53.45±1.55(MPa),胫骨拉伸、压缩、抗折、扭转极限应力分别为114.96±1.46、184.75±3.25、211.35±2.45、51.9±0.5(MPa).湖区水牛胫骨拉伸、压缩、抗折、扭转极限应力分别为1 28.1±11、195.8±9.4、167.4±1 2.7、54.25±0.75(MPa).(2)E0气薰灭菌对牛骨材料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幅照灭菌对牛骨材料的力学性能稍有影响.(3)处理后,牛骨螺钉、圆钉的抗折强度较材料有所降低,而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扭强度变化不大.结论牛骨是一种力学性能良好,适合制作内固定构件的高强度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治疗组采用通关利窍针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 ,均 14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日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4 % ,对照组 2 4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治疗组疗效和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有关。结论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康复训练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 3-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均较正常组和同时段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 .0 1) ,6 h达高峰 ;针刺治疗后 ,6 h到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 (P<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P<0 .0 1或 P<0 .0 5 )。各组动物血清 IL - 1β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抑制缺血区脑组织 IL - 1β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减轻由 IL - 1β引发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 ,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 B1 2 及维生素 B1 注射液穴位注射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肌电图变化。结果与结论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募集电位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P<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电离辐射诱导的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健康人离体外周血,以剂量率为1 Gy/min的60Co γ射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5、1、2、3、4、6和8 Gy (以0 Gy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后培养12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检测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γ射线照射组人外周血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2=0.63~0.97,P < 0.05)。在相同照射剂量,MDM2、XPC、FDXR、DDB2、ASTN2和TNFSF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外周血中BAX、TNFRSF10B、ASTN2、TNFSF4、POLH和GADD45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男性,在0.5~8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或P < 0.01)。MDM2、FDXR、DDB2和RPS27L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60岁)存在差异(P < 0.05或P < 0.01)。结论: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存在个体间差异,且与受照者性别和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角度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以凝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急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MCAO),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区皮层脑组织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施加手十二井穴放血法后对其的干预治疗作用。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可快速诱导c-fos蛋白在皮层缺血区脑组织的表达,其表达有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而缺血后即刻施加井穴放血的干预治疗.在1h、3h、6h、24h各缺血时间段均可明显上调缺血区皮层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c-fos蛋白表达既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也反应神经元的应激反应能力,脑缺血能诱导c-fos蛋白的逐渐表达,提示脑的缺血性损伤可应激性地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而早期施加井穴刺络放血疗法能进一步增强c-fos蛋白表达,提高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从而提高缺血区脑组织的抗损伤修复能力,减缓神经细胞凋亡,抵抗缺血性脑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有效的脑保护作用,表明井穴放血法对中风早期有一定的急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各种透明质酸合成酶亚型(HASs)mR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145例不同恶性度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正常人膀胱黏膜组织标本和4种人BTCC细胞系的HAS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PCR 23循环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7例扩增出微弱的HASl mRNA条带(28%,7/25),其余无任何条带扩增出来;所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和细胞系有一种以上的HAS亚型mRNA被扩增出来.不同膀胱癌组织、细胞系表达的HASs mRNA的种类及表达程度各不相同,但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表达的各种HASs mRNA的种类趋向相同.每个膀胱癌组织、细胞系均有一种HASs mRNA优势表达,但其类型及优势表达程度互不相同.结论: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出现了HAS亚型m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BTCC生物治疗潜在的靶点;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尿透明质酸作为膀胱癌的"标志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 (SORIN冠脉支架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 ,特别是防止支架内血栓的有效性 ,及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共 1 0例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6例 ,不稳定心绞痛 (UAP) 4例。急诊直接PCI 8例、补救PCI 2例。共涉及病变血管 1 2支、病变 1 3处。选择支架直径与靶血管直径之比为 1 .0~ 1 .1∶1。从较低压力开始扩张 ,直至残存狭窄 <5 %。结果 共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 1 3枚 ,术后病变血管均达到前向TIMIIII级血流 ,术后抗凝。随访 4~ 1 8个月 ,平均(1 1 .6± 5 .7)个月 ,全部患者在随访期内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 烤瓷支架在其金属表面覆着一层晶碳微膜 ,隔离了金属与血液及组织 ,可降低急性血栓的发生率 ,同时再狭窄率也相应降低 ,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mpMRI)纹理分析预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早期股骨头坏死(FH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盆腔放疗直肠癌患者放疗前2周及放疗后3个月内的盆腔MRI,其中31例未见FHN,21例出现早期FHN(Ⅰ期16例,Ⅱ期5例)。采用3D-slicer软件基于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割右侧股骨头,并提取其纹理参数;对比放疗前后纹理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放疗前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T1WI、模型T2WI、模型DWI及模型T1WI+T2WI+DWI。根据放疗后影像学所见行股骨头坏死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纹理参数及联合模型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的效能。结果 T1WI及T2WI纹理参数中,放疗前股骨头能量及均匀性高于放疗后;DWI纹理参数中,放疗前股骨头能量高于、而长行程高灰度强调及短行程高灰度强调低于放疗后。上述放疗前纹理参数单一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1~0.712,模型T1WI、模型T2WI、模型DWI和模型T1WI+T2WI+DWI的AUC分别为0.660、0.713、0.770和0.853。结论 mpMRI纹理分析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1988年因左髋痛和跛行,照片发现左髋臼部骨质破坏约4cm×7cm,拟诊为骨巨细胞瘤(图1).1989年分2次行骨肿瘤刮除、骨胶填塞术.术中取组织活检确诊为左髋臼部骨巨细胞瘤(II级).术后疼痛消失,可弃拐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