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3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64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342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科学   641篇
综合类   127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16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24篇
  6篇
中国医学   695篇
肿瘤学   1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前老年护理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特征。方法对2000年4月-2004年3月徐汇区两家老年护理院出院病人的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家老年护理院共计发生医院感染939例次,医院感染率12.86%,检出病原菌284株,阳性率30.2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4.65%,其次为真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29.12%、25.92%,位于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其他真菌(14.36%)、白色念珠菌(12.23%)、铜绿假单胞菌(8.69%);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革兰阴性菌以亚胺培南最敏感,敏感率87%,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51%,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的耐药率〉33%;MRSA和MRSE的检出率高达86.76%和76.32%;混合感染率34.51%。结论老年护理院医院感染率高.真菌所占的比例高;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C型x线机监视下应用3枚AO空心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临床应用3枚AO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20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3~24)月,114例骨折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2例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95%。结论应用3枚AO空心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交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化工行业机械伤害的有关诱发因素,估计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方法。以操作和检修时受伤的化工工人为研究对象,每个对象在受伤后2d内完成调查,收集他们受伤前10min、上一工作日同一段时间和受伤前1周内有关诱发因素暴露的信息,用配对时间段方法和一般频数法进行分析,评估各种诱发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一般频数法分析的结构表明,操作方法异常、设备工具缺陷、工作紧迫、注意力不集中、不使用防护用品、精神状况较差、与同事配合不协调、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等瞬时危害因素的RR值及95%可信限的下限均大于1。配对时间段方法分析的结果与其相拟,但95%可信限较宽。结论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的发生存在着诸多诱发因素。病例-交叉研究中的一般频数法与配对时间段方法相比,前者所得结果较为可靠,研究的相对效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使用多个时间段方法进行研究,以减小混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继续教育,本介绍了医院感染控制多媒体软件的设计与应用,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促进医院感染控制的进展,把感染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软骨细胞老化特征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骨细胞的老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特征包括:细胞不可逆的生长停滞于G1期;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端粒长度缩短;软骨细胞分化特征的改变。目前认为其机制为基因表达的程序性或减进性改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Rb等在细胞生长停滞中的作用;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酶对端粒长度的调节;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使软骨细胞形态的变化;基质降解酶类表达增加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对5例前臂骨(尺骨和/或桡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对侧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同时应用Smith-Nephew交锁髓内钉对游离腓骨进行固定.供区植皮.结果 5例皮瓣全部存活.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例,良3例,可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17周,平均14.6周,术后无骨不连与感染发生.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母]甲瓣切取术后供区修复的方法,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足母]甲瓣切取术后25例[足母]趾创面,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其中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9例,采用足背或足底局部带蒂皮瓣修复12例,采用第二足趾皮甲瓣修复4例。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2例游离皮瓣在术后6个月进行二期削薄,外观和功能满意。第二趾皮甲瓣修复后的功能在3种方法中效果最好。结论根据[足母]甲瓣供区的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即时修复,能最大限度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