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征患者为观察组,共32例,未出现紫色征患者为对照组,共65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平衡观察组(紫色征组)与对照组(非紫色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减少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研究结局为ESVD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匹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7.0% vs 36.7%)与6月再出血率(10.9% vs 26.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385);匹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8.2% vs 56.4%)与6月再出血率(5.0% vs 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结论 紫色征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低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内镜序贯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探究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同时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获取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处方数据,利用R语言、SPSS、IBMSPSSModeler软件对专利复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分析专利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核心药对的潜在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及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数据挖掘共纳入中药复方151条,中药352味,其中高频中药共26味,关联规则分析共筛出核心药对76项,包括中药7味,聚类分析共得到7类,包括3个聚类方,3个聚类药对及1个单药,选取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组合核心活性成分10个,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甲氧异黄酮、β-谷甾醇、豆甾醇及毛蕊异黄酮,核心作用靶点14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FOS(FOS)、原癌基因JUN(JUN)、原癌基因MYC(MY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抑制蛋白(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雌激素受体(ESR1)、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平均最低结合能为-6.23kcal/mol。[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多以补益虚损为法,辅以活血通经、舒筋通络等,其核心药物组合“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升麻”主要通过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机制,作用于突触后膜等细胞成分,影响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发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用,并可能通过靶向EGFR治疗胸腺相关型重症肌无力,可为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头翁汤(Baitouweng Decoction)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500 mg·kg-1)及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采用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7 d,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给药组小鼠造模同时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实验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观察粪便性状,检测并记录小鼠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及脾脏、胸腺湿质量,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采用阿尔新蓝染色法观察杯状细胞黏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及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探析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 GEO DataSets 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绘制差异基因火山图与热图。在TCMSP 数据库中,分别 收集黄连和木香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将溃疡性结肠炎的差异基因与香连丸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并通过 Cytoscape 3.8.0 软件绘制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1.0 平台构建蛋白 互作网络,并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核心靶点。同时将上述交集基因载入R 软件中,进行GO 功能和KEGG 通 路富集分析。使用Surflex-Dock GeomX 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PyMOL 2.5 和ligplot+2.1 进行蛋白和配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香连丸活性成分20 个,包括槲皮素、豆甾醇、小檗浸碱、黄连素等,以 及与GEO 共有差异基因26 个,涉及IL-6、CCL2、IL-1β、MMP9、PTGS2 等关键基因。GO 生物过程597 条, 细胞成分21 个,分子功能50 个,主要涉及脂多糖刺激变化(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等生物过程,内质网 腔(endoplasmic reticulum lumen)等细胞成分,细胞因子活性(cytokine activity)等分子功能。KEGG 通路48 条, 主要涉及TNF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 信号通路、Th17 细胞分化等经 典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香连丸的活性成分可以对核心靶点IL-6、CCL2、IL-1β、MMP9、PTGS2 发挥 调控作用。结论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主要起到抗炎、抗氧 化、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肠道平滑肌功能等多个作用,证明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越性。本研究为后续进一 步研究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SSRIs药物为共同对照,评价中医联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联合疗法、SSRIs之间比较治疗PSD有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治疗总有效率为结局指标,运用Stata 14.0和Gemtc 0.1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3个RCT,共有PSD患者1895例,涉及中医联合疗法、SSRIs等13种治疗措施。各比较组构成星型网络,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针刺+内服中药、耳穴压豆+内服中药、耳穴压豆+针刺、电针+内服中药、灸法+内服中药与SSRI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疗法与其比较无明显差异,疗效最好的为电针+内服中药[OR=0.1,95%CI(0,0.79)]。结论电针+内服中药整体疗效最优于SSR Is。但本研究结论仍需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蜂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关于蜂针疗法治疗KOA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Handbook5.0标准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总计4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蜂针疗法与常规西药、普通针灸、中频电疗法相比有效率较好(P0.05);蜂针疗法+内服中药与内服中药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蜂针疗法总体疗效优于其他疗法(OR=3.68,95%CI[2.26,5.98])。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但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支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春辉老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退休老中医,自幼跟随其伯父李源傅(前北海市中医院院长)学习中医,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佛山名医谭次仲、李仁春,广州名医关天相、黎云卿等。李老师从事临床工作6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病遵循衷中参西的原则,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癫痫、哮喘等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聆听其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榆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地榆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药物靶标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将地榆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将有效活性成分和共同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针对共同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线上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个地榆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获得地榆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154个和结直肠癌相关靶点1 908个,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94个。PPI网络显示,地榆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作用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地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