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18例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诊治经过。结果18例病人经保守治疗,17例缓解,1例术后13d再手术。讨论X线钡餐或碘剂动态观察和胃镜检查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确定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处理应行保守治疗,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的基础上应用胃复安和吗丁啉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希罗达联合来曲唑治疗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经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希罗达联合来曲唑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20例客观有效。其中5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另有6倒病情稳定。中位缓解时间12.2个月,疾病进展时间1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9.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骨痛、手足综合征。结论:希罗达联合来曲唑治疗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高于希罗达单药组,安全性好,该化疗方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秋艳  韩秋鑫  郭斌 《中医杂志》2005,46(11):822-823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其在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负反馈调节水平上的变化意义.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NO-ET-1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1).治疗组NO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虽具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ET-1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NO-ET-1水平有所改变,胃康胶囊可能是通过NO-ET-1负反馈调节环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B超引导下穿刺并扩张建立F18经皮肾镜操作通道。在F15.5肾镜下采用德国科医人钬激光碎石机,一期粉碎结石并借助高压水泵将碎结石冲出体外。结果单侧结石清除时间18-105min,平均46min。结石粉碎率100%,结石清除率达93.88%(46/49)。术后3-5d拔除肾造瘘管,拔除肾造瘘管2d后拔除导尿管,术后30d拔除双"J"管。术后住院3-10d,平均7d。4例肾盏内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残留,直径<10mm,术后20d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2次,结石顺利排出体外。49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月,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感染,无结石复发。结论超声定位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治规律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高发病,关于中医对其辨证诊治、分型诊断的文章和报告很多,但众说纷纭,很难统一认识或借鉴。笔者从1987年3月至1997年3月10年间,收集整理2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从中医辨证分型与消化性溃疡发生溃疡部位、与病程关系、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三方面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认为:中医辨证分型与消化性溃疡发生溃疡部位无明显关联,与病程有极显著关联,与溃疡并发出血无明显关联。并总结认为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实证多为早期,此病反复缠绵,临证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尤以肝郁而致肝脾胃夹杂为病是首要之机,治疗应以疏肝调脾胃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 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 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 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