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形态学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干预血管衰老提供分子靶点。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内皮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4、10、16月和24月龄大鼠血管重塑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内皮细胞形态呈现衰老改变,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16INK4a和p21cip1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可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某医院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疗效标准,用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增龄是影响健康人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反映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随增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44岁及以下、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及以上共5组,总计400人.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参数等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四肢血压(包括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baPWV和ABI等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间baPWV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增龄baPWV变快,≤44岁年龄组和45~54岁年龄组baPWV值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ABI值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baPW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而baPWV与收缩压、脉压差、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697、0.655、0.463、0.537、0.502、-0.277、-0.372,均P<0.01);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的r值分别为0.176、0.163、0.125、0.099(均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动脉僵硬度最主要的因素,baPWV可以反映随增龄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估健康人群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脏病(IHD)已成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存在性别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非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患病率更高,其机制可能与性激素对自主神经、内皮/血管张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的调节有关。目前尚缺乏针对女性CMD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据和诊治指南。本文就女性IHD的特点,以及CM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和治疗的性别差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奥美沙坦酯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片与奥美沙坦酯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2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奥美沙坦酯片(受试制剂)或奥美沙坦酯胶囊(参比制剂)2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奥美沙坦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_(1/2)分别为(6.72±1.80)和(6.49±1.52)h, C_(max)分别为(495.0±255.3)和(396.0±147.5)μg·L~(-1),T_(max)分别为(2.4±0.7)和(2.9±1.0)h,AUC_(0-t)分别为(2 899±877)和(2 658±840)μg·h·L~(-1),AUC_(0-∞)分别为(3 091±925)和(2 847±932)μg·h·L~(-1),以AUC_(0-∞)计算,奥美沙坦酯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14.0±34.5)%。结论:奥美沙坦酯片与奥美沙坦酯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尿样中的瑞舒伐他汀浓度,研究其在健康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选择匹伐他汀为内标,尿样经叔丁基甲醚提取,采用GL Nuclosil C18(2mm×50mm,5μm),以甲醇-水-甲酸(70∶30∶1)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1;质谱检测为正离子方式下的MRM扫描。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每日空腹口服瑞舒伐他汀5,10和20mg,连续7d,测定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尿药浓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的线性范围为2~500μg·L-1(r=0.9998),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2μg·L-1,提取回收率>75%,日内和日间RSD均≤11.4%。受试者服药后的最大排泄速率均出现在药后5h左右,消除半衰期t1/2为11.2~15.8h,累积排泄率为10%,比白种人高约2倍。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瑞舒伐他汀呈线性动力学特征,中国人与白种人的药动学特征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及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中国肺栓塞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初次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中国肺栓塞患者95例,用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CYP2C9*2、*3位点和VKORC1-1639A>G位点基因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服用华法林后每次INR值等指标,并记录患者从服用华法林开始到INR首次达标的时间、INR首次达标时华法林总剂量和日平均剂量等指标。结果 VKORC1-1639AG/GG基因型患者比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且INR首次达标时所服用的华法林总剂量和日均剂量均高于后者(P<0.001);CYP2C9*2或*3变异的患者在初始抗凝阶段发生INR超过治疗窗(INR>3)的比例较高。患者性别、年龄、体重、CYP2C9和VKORC1基因型等因素在内的华法林初始剂量预测模型可解释54.6%左右的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R2=0.546,P<0.001)。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测对指导中国肺栓塞患者初始抗凝阶段个体化应用华法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功能以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基本实验材料.方法:体外将人肝窦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21轮,采用Transwell法、明胶酶谱分析、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SW1116P21体外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采用皮下成瘤实验以及实验性肝转移实验检测SW1116P21皮下成瘤以及肝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共培养后的结肠癌细胞SW1116P21的细胞间界限明显.侵袭检测发现,SW1116P2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SW1116亲本细胞提高了2倍;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发现,SW1116P21分泌MMP-2/9的能力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皮下成瘤实验发现,SW1116P21皮下成瘤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性肝转移发现,SW1116P21肝转移能力显著高于SW111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W1116P21细胞表达E-cadherin显著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瘤细胞侵袭、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内细胞生长,更易发生肝转移,这种影响是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结肠癌细胞发生EMT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LCAM基因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ALCAM在淋巴细胞内皮黏附、跨淋巴内皮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CAM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应用Lipofectin2000将ALCAM-si-RNA转染到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30、EC9706;采用RT-PCR方法检测敲降效率;通过体外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实验、跨淋巴内皮迁移实验研究ALCAM基因对食管癌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跨内皮的影响。[结果]ALCAM在食管癌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ALCAM-siRNA能显著敲降EC9706中ALCAM的表达。淋巴内皮黏附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EC9706与LyEC黏附的细胞数为195±16,而亲本细胞的黏附细胞数为563±67,其与LyEC黏附的能力显著下降。跨淋巴内皮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EC9706细胞跨过LyEC数量为36±17,与亲本细胞跨过内皮的细胞数(73±16)相比,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的跨内皮能力显著下降。[结论]ALCAM促进食管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内皮黏附以及跨内皮迁移,可能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阻断这种黏附作用有可能治疗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