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的不恰当应用,激素依赖性皮炎逐渐增多,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可破坏皮肤的屏障结构,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降低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等,从而使皮肤的免疫功能下降。~1有文献报道激素可引起蠕形螨感染增加。~2但对具体哪一类型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更容易引起蠕形螨的感染,并未做深入的研究。我们通过检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蠕形螨感染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激素依赖性皮炎与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半结构访谈深度挖掘13例青年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药物流产患者的真实体验,使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心理负担重、避孕知识缺乏、缺乏家庭支持、妊娠与药物流产引起的躯体不适、积极应对与正性启发。结论:意外妊娠药物流产对青年未婚女性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激发出强烈的避孕知识需求,提醒医护人员在实施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时特别关注这一人群,积极宣传流产与避孕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未婚流产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Ⅰb2期巨块型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时,因肿瘤体积大,术前多采取多种辅助治疗措施缩小瘤体,哪种方案更为安全有效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及直接手术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Ⅰb2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1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3例术前新辅助化疗(49例)、新辅助放化疗(40例)及直接手术(44例)的Ⅰb2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91.8%、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标本病理有效率为95.56%、9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出血量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9±50.7 vs 116.8±45.5,123.1±30.2,P<0.05),直接手术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直接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出血量比较、新辅助化疗组与新辅助放化疗组术后感染比较、3组术后临近脏器损伤及盆腔淋巴囊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直接手术组脉管受侵,与其它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阴道切缘、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受侵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缩小肿块,在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切缘阳性率及术后感染方面优于单一手术或术前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比单一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但不能降低复发率,因此,对于Ⅰb2期宫颈癌患者建议可在新辅助化疗后选择手术。放化疗联合与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影响有待长期随访或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13例病灶为单发,2例为多发.病灶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比较清楚.肝脏左叶5例,10例位于肝右叶.病灶最大径约为6 cm,最小约为1 cm,增强扫描动脉期见明显强化,强化均高于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下降.7例中央疤痕延迟期出现强化.结论: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左腹股沟及阴囊出现肿物伴疼痛3d,于2003年4月24日下午5时急症收入院。10年前开始于左下腹出现可复性肿物,无不适感觉,不降入阴囊。每于腹压增加时出现,平卧休息时消失。曾于10年前肿物突出后不能回纳,在当地医院诊为“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用手法复位。此后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积1号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细胞周期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各8只:模型组、肺积1号方小剂量组(肺小组)、肺积1号方中剂量组(肺中组)、肺积1号方大剂量组(肺大组)、顺铂(DDP)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阴性对照;肺小组、肺中组、肺大组按照不同剂量灌服肺积1号方中药混悬液;DDP组给予腹腔注射DDP稀释液,作为阳性对照.连续用药14 d,停药1 d,接种后第21天用颈部脱臼法处死各组小鼠.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肺积1号方对Lewis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结果:肺中组、肺大组肿瘤细胞G0/G1期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肺小组、肺中组、肺大组凋亡细胞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小组、肺中组、肺大组Cyclin D1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肺积1号方可使Lewis肺癌细胞受阻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宫颈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1例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从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腹腔镜直视下识别黑染淋巴结作为SLN并切取,随后均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所有标本分装后送常规病检。结果 21例中20例成功检出至少1枚SLN,检出率为95.24%(20/21),共检出158枚SLN,平均每例每侧3.9枚SLN。5例(23.81%)患者共检出16枚阳性淋巴结,其中包括4例患者的14枚(87.50%)阳性SLN。SLN检测的灵敏度为80.0%(4/5),准确性为100.0%(20/20),阴性预测值为100.0%(16/16)。结论闭孔为早期宫颈癌SLN检出频次最高的淋巴引流区域,早期宫颈癌SLN的转移状态同盆腔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一致性较高,具有较为准确的病理代表意义,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早期宫颈癌SLN的检测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4月对87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进行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LNSRH组41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46例(LRH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阴道和宫旁切除长度上无明显差异(P=0.233,0.309,0.310,0.075)。LNSRH组手术时间(151.1±19.2)min显著长于LRH组(124.3±24.4)min(t=5.645,P=0.000)。LNSRH组尿潴留2例,LRH组8例,2组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220,P=0.136)。2组84例随访2~14个月,均存活,LNSRH组无复发,LRH组复发1例。结论 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整理分析含有石膏的古方,挖掘石膏在治疗热证时的配伍用药规律,并结合“有机小分子活性成分与无机金属离子”间的配位化学探究其解热的物质基础。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石膏且具有解热作用的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各中药出现频次,通过SPSS Modeler 18.0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得到核心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用等温滴定量热仪滴定核心药物组合,验证其是否发生反应;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探究石膏解热物质基础。结果 共纳入方剂1440首,以汤剂、散剂为主;涉及中药770味,其中与石膏配伍的高频中药29味(频次≥100),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6条,其中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和“石膏-甘草”的有效成分分别为43、99个,与发热的交集靶点有51、9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个核心药物组合很可能以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为主,同时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细胞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协同发挥作用。以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为例,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显示黄芩和石膏互作强烈,而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和钙离子也发生了配位反应,证明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和石膏中的金属离子可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推测石膏药效的发挥与其中金属元素和配伍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干法+湿法实验”结合“配位化学”理念,探究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石膏在自身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其中丰富的元素可与配伍中药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等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生物活性,发挥协同作用,以期为石膏解热物质基础及机制的探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